中国共产党第二十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四中全会),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将审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聚焦未来5年经济发展的「十五五」,与此同时,人事变动与递补议颇受外界关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并宣读工作报告。
综合中港媒体报导,四中全会主要议程包括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关于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的建议。
前一段时间盛传已经中风或「被中风」的习近平,从目前官媒发出的书面消息看来,代表中央政治局向全会做工作报告,并就《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向全会做了说明。
什么是四中全会?
根据中共党章规定,每届中央委员会通常召开7次全体会议(即「一中全会」至「七中全会」),因此,四中全会就是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的简称,是中国共产党每届中央委员会任期内的常规会议之一。
从过往历史来看,四中全会的议题,通常聚焦「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问题,着眼治理体系、制度建设、中长期规划,具有承前启后的战略意义。
人事替换与递补
由于本次四中全会召开前,中国国防部刚于17日公布,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兼中央军委副主席何卫东、中央军委委员兼军委政治工作部原主任苗华等9人,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开除党籍、军籍。
有分析指出,目前中央军委委员从7人减至4人,政治局委员从24人减至23人,加上过去1年陆续也有10多名中央委员遭查处,外界高度关注本次是否增补中央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和副主席,分析四中全会至少会递补12名中委。
什么是十五五规划?
中共「十五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定调「六个坚持」,包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高质量发展、坚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结合、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
中国官媒《新华社》19日发表6000多字长,文章首先说,2021年至2025年,「十四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5年。
文章接着表示,2026年至2030年,围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新华社》强调,中国将通过「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3个5年的努力,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两步走」战略安排的第一步。「十五五」,正是承上启下的关键5年,也是踏上新征程后,中共中央着手制定的第一个5年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