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10月15日訊】10月13日早晨,北京四通公司創始人萬潤南先生在巴黎的一家醫院病逝,享年79歲。萬潤南是「八九學潮」的重要參與者,因「六四鎮壓」而被迫流亡法國。
10月13日,也是著名的「四通橋事件」三周年紀念日。2022年的10月13日,彭立發在北京四通橋懸掛橫幅,喊出要改革、要選票、要自由、要尊嚴以及要求習近平下台等震撼性口號!
很多觀眾朋友們可能還不知道,四通橋這個名字正是來自萬潤南的四通公司,該橋當年因為四通公司的捐助而得到這個命名。
四通公司的創始人在「四通橋事件」周年紀念日的同一天逝世,這是一種何等奇妙的緣分!
萬潤南與「八九學潮」以及四通橋之間,到底存在著一種什麼樣的歷史連接呢?今天的節目,我們來一探究竟。
萬潤南以及他的四通公司
我們這裡有必要向年輕的觀眾朋友們,介紹一下萬潤南以及他創立的四通公司。 四通公司在上世紀80年代,在中國人心目中的地位相當於今天的蘋果公司,是在中國一枝獨秀的一家民營科技巨頭。
四通公司創辦於1984年,到了1988年銷售額就達到10億元。根據1988年全國信息產業的排序,四通公司不僅名列第一,而且四通一家的銷售額,就占了信息產業前十家公司銷售額的三分之一。
作為四通的創始人,萬潤南在當時可謂是名滿天下。萬潤南不僅生意做得好,人品與口碑在業界也是一流的,可謂富而有德。如果不是1989年春天爆發的那場學潮,萬潤南毫無疑問將登上中國的富豪榜。
萬潤南總結「八九學潮」的失敗教訓
1989年4月15日,中共前總書記胡耀邦突發心臟病去世。胡耀邦生前平反了大量文革中的冤案,深得民心,而且胡耀邦溫和處理了1986年學潮,因而被鄧小平以「反資產階級自由化不力」的理由罷免了總書記職位。
胡耀邦的去世,引發中國知識界的廣泛同情。北京學生和民眾自發上街悼念,並在天安門廣場舉行集會,提出了重新評價胡耀邦,以及反腐敗、反官倒的訴求,一場蔓延全國的「八九學潮」隨即爆發。
當時的中共總書記趙紫陽也是一位開明領導人,是中共改革開放派的鼻祖,也是中國80年代改革開放的真正奠基人。
趙紫陽採取溫和手段處理「八九學潮」,在他主政下,通過與學生進行對話,傾聽學生的訴求,這場社會運動有逐漸平息的趨勢。
但是「八九學潮」這種民間運動也觸動了中共黨內不同政治勢力之間的搏殺。中共黨內除了以趙紫陽為代表的改革派之外,還有以陳雲、李鵬為代表的保守派,也可稱為頑固派。
「八九學潮」的參與者們,顯然都是中共改革派的支持者。這場學潮的理想結果應該是,遵循改革派領導人的建議,及時結束街頭運動,讓社會回歸平靜。不給保守派任何武力鎮壓的藉口,從而讓改革派在中共高層權力格局中繼續保有實力,為中國未來的政治體制改革儲備力量。
但是,「八九學潮」的失敗就在於,在該結束街頭運動的時候,不但沒有結束,反而是火上澆油,將街頭運動推向了更劇烈的對抗方式。
六四學潮的命運轉折點是5月13日,學生在天安門廣場發起的絕食運動。此前學生和政府已經進行了多番對話,在趙紫陽的妥善處理下,街頭運動已經基本平息,大部分學生都已經回校復課。
但是5.13絕食運動,將整個社會的關注點重新聚焦在天安門廣場。5.13絕食的原因是一些學生領袖擔心政府秋後算帳,要求撤銷4.26社論。4.26社論是當時的國務院總理李鵬在趙紫陽外出訪問朝鮮期間推出的,將「八九學潮」定性為一場動亂。學生領袖深知這個定性會給他們未來的人生帶來數不盡的負面影響,因此,以絕食抗議的方式要求政府一定要撤銷社論。
這項主張顯然已經超越了趙紫陽的權力,甚至是鄧小平也撤銷不了,因為中共保守派在這一點上是不可能退讓的。因此,絕食運動的這項訴求就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5月17日,一批知識分子更是發表了《五一七宣言》,將矛頭直接對準鄧小平,將學潮定性為在中國終結鄧小平獨裁體制的一場愛國民主運動,這就相當於把鄧小平也逼到了死角,逼著鄧小平與李鵬等中共保守派站在了同一陣線。
事實上,鄧小平在當時的中共高層中,是平衡改革派和保守派的關鍵人物,他是趙紫陽改革開放政策的幕後支持者,沒有鄧小平的支持,趙紫陽的所有改革開放措施都無法在保守派那裡獲得通過。
中國80年代理想的政治運作應該是,以趙紫陽為首的改革派力量與鄧小平緊密合作,共同抵制陳雲、李鵬為首的保守派力量,將中國的改革開放從經濟改革到政治體制改革逐步推進。事實上,這也是趙紫陽的長遠計劃。
在鄧小平這邊,他就像慈禧太后一樣,知道歷史大潮不可阻擋,中國一定要走政治體制改革這一步,但是在我老頭子沒有死之前,你們最好緩慢推進,不要一下子就奪了我的最高權力。
事實上,如果沒有六四鎮壓的發生,1989年秋天的中共13屆四中全會上,鄧小平已經打算將軍權交給趙紫陽。如果趙紫陽接管了軍權,逐步穩固了權力,那麼,中國的歷史就會有另一種完全不同的走向。
2019年5月份,萬潤南在接受法廣採訪時表達了對「八九學潮」沒有走向妥協的遺憾,他說,「當群眾運動起來的時候,一方面要有人推動,要有人熱情似火,猛踩油門,製造高潮。但是另一方面,還需要有人冷靜,在關鍵的時候要踩剎車。如果光有人踩油門,沒有人踩剎車,最後一定是車毀人亡。」
「八九學潮」期間 萬潤南所推動的兩件大事
為了達成政治妥協,也為了讓改革派保存力量,「八九學潮」期間,萬潤南曾經全力推動了兩件大事。
一件是促成人大常委五十七人上書,要求召開一次常委緊急會議,來解決當時的政治危機;另一件是約見北大、清華等廣場上75所院校的學生代表開會,商討離開天安門廣場。遺憾的是,這兩件事情都沒有成功。
在5月21日到23日的三天裡,萬潤南以他的個人影響力,兩次召集占據天安門廣場的學生開會商談,勸說學生們撤出天安門廣場,從街頭回到校園。
萬潤南在接受法廣採訪時回憶說,「當時有兩次,一次是在四通,一次是在國際飯店,我們找了幾十所大學的學生頭頭們協商,在會上,可以說他們都被說服了,但是他們一回到廣場就被更激進的情緒包圍了。」
萬潤南表示,失敗的另外一個原因是,中共黨內存在著兩種不同的想法,如果一開始就一種聲音,也好辦。如果完全按照趙紫陽的辦法,是最佳選擇,這將是一個新時代的開始。如果一直按照鄧小平的調子,也可以,改革派會暫時受挫,但不至於全軍覆沒。而當上面有兩種不同聲音的時候,下面就無所適從了,而且一些政治投機者就有了運作的空間。而李鵬就是這樣的政治投機者。
萬潤南說,5月23日,我們本來已經說服學生,說好就在當天晚上12點全部撤出廣場,我們寫好了一個宣言,提出「撤銷戒嚴,軍隊回去,學生撤離,恢復秩序」,學生代表都簽名了,許多大學的教授公開出來支持。我們把這個活動叫做「凱旋在子夜」,北京大報幾十家記者都來了,這一聯合簽署的倡議書,準備同時在幾十家報紙上發表。但是最後李鵬下令不讓刊登。
萬潤南質疑道,學生要撤離廣場這樣一個報導,不讓刊登,呼籲撤離廣場,不讓報導,居心何在?
萬潤南指出,對李鵬來講,只有把事態鬧僵搞大,他才可以撈取最大的政治利益。這樣一來,鎮壓才有藉口,趙紫陽就必須下台。因此,當鄧小平和趙紫陽對學運處理有不同意見的時候,就給李鵬一夥搞政治投機提供了機會。
四通橋歷史佳話 中國改革派能否贏一回?
「八九學潮」以「六四鎮壓」而終結,是中國人民永遠的傷痛,對中國當代史影響深遠。「六四鎮壓」使改革派在中共高層全軍覆沒,使江澤民這樣一個毫無道德底線的政治投機者得以上台,而江澤民發動的迫害法輪功運動,進一步惡化了中國的人權狀況,活摘器官這種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邪惡罪行,從江澤民時代開始蔓延,到今天已經愈演愈烈,成為每個中國人的惡夢。
在改革開放的時代背景下,從「六四鎮壓」到迫害法輪功,中共統治階層背負的血債越積越多,像胡耀邦、趙紫陽那樣有良知的真正改革派,在當今的中共體制內,到底還有多少呢?他們是否還有機會為中國人民啟動那場已經遲到了三十多年的政治體制改革呢?
2022年10月13日,彭立發在北京四通橋上掛出兩個橫幅,上面寫著「不要核酸要吃飯,不要封鎖要自由;不要謊言要尊嚴,不要文革要改革;不要領袖要選票,不做奴才做公民」以及「罷課罷工,罷免獨裁國賊習近平」。
四通橋事件隨後成為全球矚目的反抗暴政、爭取自由的象徵,該事件催生了隨後蔓延全國的「白紙運動」,導致習近平當局結束了疫情「清零政策」。
「白紙運動」是自「八九學潮」以來,中國爆發的最大規模的群眾反抗運動,也是中共歷史上第一次因為群眾的大規模反抗而轉變政策。
從萬潤南的兩件未成功大事到六四鎮壓,從「四通橋事件」到「白紙運動」。萬潤南帶著使命未竟的遺憾長眠於10月13日,而在同一個日子裡,以他的四通公司命名的大橋上,另一波大規模民眾抗議運動的序幕在3年前已經拉開。
在中共高層那裡,溫家寶、汪洋等改革派從那個時候開始,與代表保守派的習近平集團,圍繞最高權力展開了為期三年的激烈搏殺。
萬潤南曾經說,「我們應該讓改革派贏一回」。事實上,在今年中共20屆四中全會前夕,老天爺的確把政治體制改革的良機,又一次擺在了中共改革派眼前。但是,他們真得能為中華民族贏下這一回嗎?政治改革的力量和保黨的力量,到底誰會贏得最終的勝利呢?
這裡是紀元焦點,我們將會繼續為您追蹤最新時事,帶來深度分析。
——《紀元焦點》製作組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