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洩密「鐵桶計劃」,紅軍死裡逃生;功勞驚天,卻落得悲慘下場;莫雄究竟是英雄,還是罪人?
他曾是孫中山的忠實追隨者,國民黨的元老級將領,連蔣介石都要敬他三分;但他卻成了中共的「救命恩人」,連毛澤東都要點名感謝他。
他是誰?他的名字叫莫雄,一個從放牛娃到國民黨少將,再到中共「老朋友,老同志」的人物。他的選擇,究竟是英雄壯舉,還是誤入歧途?讓我們聽聽他的故事。
追隨孫中山的熱血青年
1891年,莫雄出生在廣東一個貧困的農村家庭。小時候,他是個放牛娃,風吹日晒,生活艱苦。但他天生體格健壯,機緣巧合之下,被廣東一家天主教堂選中,做了伙夫。別看這份工作不起眼,它卻讓莫雄接觸到了外面的世界,也點燃了他心中的革命火種。
少年莫雄,眼看著清政府的腐敗無能,民不聊生,他心懷憂國憂民的志向。16歲那年,他毅然加入了孫中山創立的同盟會,從此踏上了革命的道路。他不是紙上談兵的書生,而是真刀真槍的戰士!他深入清朝新軍,執行策反任務,冒著生命危險為革命鋪路。
武昌起義、黃花崗起義、護國討袁、討伐陳炯明……這些歷史上的關鍵戰役,都有莫雄的身影。他從一名普通士兵,一路晉升為粵軍少將旅長、中將師長,成了國民黨裡的「莫大哥」。雖然他個子不高,但戰場上驍勇善戰,堪稱「虎將」!
1925年,孫中山指揮第一次東征,莫雄更是戰功赫赫,威名遠揚。就在這段時間,他結識了中共的周恩來、葉劍英等人。孫中山的「聯俄容共」政策,讓國民黨與中共短暫聯手,也為莫雄日後的轉變埋下了伏筆。
孫中山去世後的迷茫
1925年,孫中山去世,國民黨內部風雲突變。蔣介石取得了粵軍的領導權,莫雄的部隊被繳械,他本人也被迫前往澳門,暫時退出政治舞台。
1930年,莫雄來到上海,追隨宋子文。在這裡,他接觸到了中共的特別行動科,簡稱「特科」。這個神祕的組織專門負責情報和統戰工作,很快將莫雄鎖定為重點目標。特科成員頻頻與他接觸,向他灌輸共產主義的「美好願景」。
在這些思想的衝擊下,莫雄開始動搖。他竟然相信,共產主義是孫中山三民主義的「升級版」,能讓中國實現真正的民族、民權、民生!
1930年,他主動提出加入中共,但特科領導人李克農卻說:「你在國民黨裡資格老、人脈廣,留在外面比加入我們更有用!」
雖然沒正式入黨,但莫雄的心已經完全傾向了中共。李克農給了他兩條指示:第一,黨需要你做的事,你要盡力幫忙;第二,你覺得對黨有利的事,主動去做。
莫雄把這兩句話刻在心裡,從此走上了一條不歸路。
「他要剿共,我要剿蔣」
1933年,莫雄去南昌找到老朋友,時任蔣介石南昌行營祕書長的楊永泰,訴說自己失業多時的困境。楊永泰念舊情,推薦他出任江西省第四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還兼任德安縣長。更重要的是,楊給了他兩份空白組織表,讓他自由招募人手。
這對莫雄來說,簡直是天賜良機!他立刻趕到上海,找到中共聯繫人,豪氣地說:「如果你們信得過我,就派共產黨員跟我一起幹!我當司令,你們當部下。他要剿共,我要剿蔣!」
就這樣,莫雄組建的江西省第四區剿共保安司令部,90名成員中,大部分是中共黨員。他還把一些共產黨送進了國民黨高級特務訓練班,甚至介紹十人進入蔣介石的南昌行營,在蔣介石身邊蒐集情報。
為了讓蔣介石信任他,莫雄與中共配合演了一齣戲。德安原本是中共活躍的地區,但為了幫莫雄立功,中共暫時停止了公開活動,製造出「共匪」消失的假象。結果,莫雄被蔣介石評為「考績第一」,還得到了公開表揚!
洩露「鐵桶計劃」,救中共十萬紅軍
莫雄對中共最大的貢獻,發生在1933年。那一年,蔣介石集結100萬大軍,準備對江西中央蘇區發動第五次圍剿。這次,他採納了德國軍事專家的建議,制定了「鐵桶合圍計劃」——步步為營,層層推進,誓要將中共紅軍一網打盡!
蔣介石對這個計劃信心滿滿,但萬萬沒想到,參加完軍事會議的莫雄,竟然把整個計劃原原本本洩露給了中共!
這份情報如同晴天霹靂,迫使毛澤東等人立刻決定逃跑。這次倉促的逃跑,沒有計劃、沒有準備,甚至沒有明確目的地,但卻被中共美化為「長征」。
僥倖逃脫的毛後來曾心有餘悸地說:「搞情報的同志是有功勞的呀!」可以說,沒有莫雄的這份情報,可能就沒有中共的今天。
蔣介石得知紅軍主力逃跑後,勃然大怒,下令徹查洩密者。但莫雄偽裝得太好,蔣介石完全沒懷疑到他頭上,反而任命他為貴州畢節行署督查專員兼保安司令,去清剿當地的紅軍傷病員。
莫雄故技重施,再次通風報信,讓七八千紅軍傷員全部轉移。他甚至故意率部避讓,讓賀龍的紅二、六軍團在三面受敵的情況下順利脫險,還不費一槍一彈進入畢節城休整了半個多月!
通共暴露,吃牢飯
莫雄的「吃裡爬外」終究紙包不住火。中統情報人員將他的行為上報,蔣介石震怒,以「通共」罪名將他逮捕。貴州當地的輿論也炸開了鍋,《貴州評論》刊文呼籲「嚴辦莫雄」。
然而,莫雄在國民黨內人脈深厚,與蔣介石私交也不錯。加上一些高級將領的求情,他被關押150天後,既沒有被審問,也沒有被判刑,被毫髮無損地釋放了!不過,蔣介石對他的信任已經蕩然無存,從此不再重用他。
1938年,廣州淪陷,莫雄被任命為第四戰區北江挺進縱隊司令。他故態復萌,立即與當地中共合作,安插大量共產主義者進入部隊,從副司令到普通諜報員,幾乎全是中共的人!
抗戰勝利後的1947年10月,莫雄調任英德縣長,1948年升任廣東省第二區行政督察專員兼清剿司令。在此期間,他將槍枝彈藥等急需物資無償送給當地中共游擊隊,而對國民黨的「清剿」命令卻拖延不辦。
莫雄的通共活動,不斷被上報。1949年,曾擔保過他的國民黨將領薛岳也懷疑莫雄是中共黨員,兼任廣州警備司令的軍長胡長青發出了「莫雄是北江之匪首,格殺勿論」的命令。莫雄得知後逃往香港。
回大陸後的坎坷命運
中共奪取政權後,毛澤東讓時任中共中央華南分局第一書記葉劍英尋找莫雄的下落,並稱他是中共的「老朋友,老同志」。得知莫雄在香港後,葉劍英派人拿著自己的親筆信前往邀請莫雄回國。
1951年,莫雄返回大陸,被任命為北江治安委員會主任,後調任廣東參事室參事。然而,好景不長。
同年,中共掀起土改和鎮反運動,莫雄的國民黨少將身分被揪出。當地公安對他審訊時,他像吃了「消言片」,一言不發。公安幹部一怒之下,將他劃為反革命,準備公審後槍斃!
千鈞一髮之際,當年與他合作的中共情報人員得到消息,緊急聯繫葉劍英。葉劍英親自給時任廣東省委書記陶鑄打電話,要求「刀下留人」,理由是莫雄曾救下十萬紅軍。莫雄因此撿回了一條命。
1956年,李克農派人接莫雄進京觀看中共慶典。然而,命運再次捉弄他。
1957年的反右運動中,他差點被定為右派分子。到了文革,他被扣上「中南第一大特務」的帽子,遭到批鬥、勞改、遊街,身心備受摧殘。
文革結束後,莫雄被「平反」。他感恩戴德,甚至提交了入黨申請書,但中共始終沒有接納他。1979年,莫雄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民革中央委員、廣東省政協副主席。1980年,他在廣州病逝。
一直到他去世,共產黨都沒有接納他。中共大概是因為覺得留著這樣一個國民黨元老,比多一個普通共產黨員更有用吧。
理想與現實的悲劇
莫雄的一生,充滿了矛盾與悲劇。他追隨孫中山,憧憬三民主義,卻相信共產主義能實現共和和人人平等。但在中共治下的31年,他是否看清了真相?
中共的獨裁專制,與「共和」二字背道而馳;中國人的生活,遠未實現「人人平等」。中共迫害他幾十年,卻要他感恩戴德。
莫雄和許多被中共謊言蒙蔽的國民黨人一樣。他們拋棄了國民黨,卻跳進了另一個更大的陷阱。他們自以為在追求理想,卻無意中成了歷史的罪人。
——《百年真相》製作組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