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10月10日訊】與飛機打了一輩子交道的周訓典,能夠在烏雲密布能見度極低的惡劣氣象條件下,飛越崇山峻嶺,卻無法在那個特殊的年代裡度過政治風浪。
1945年,南京上空,一架戰機護送國軍將領飛向日本投降儀式,機艙內,年輕的周訓典緊握操縱桿,胸前佩戴著美國總統羅斯福親授的飛行十字勛章。他的目光穿過雲層,彷彿看見了抗戰勝利的曙光。這位飛虎隊英雄,18歲投身藍天,71次浴血空戰,擊毀日機40架,戰功彪炳,連美國空軍上將都對他敬禮致敬。
然而,歷史的車輪無情碾過。僅僅二十年後,這位曾翱翔九天的勇士,卻在「文化大革命」的風暴中,被莫須有的罪名碾碎,屍骨無存,年僅49歲。他的故事,是一段熱血與榮耀的傳奇,更是一曲令人扼腕的悲歌。讓我們走進周訓典的波瀾人生,探尋那段抗戰歲月的壯烈與人世無常的唏噓。
少年從軍,熱血報國
1921年,周訓典出生在浙江寧波一個普通家庭。父親是個裁縫匠,靠一家小小的成衣店維持生計。日子雖然清貧,但一家人其樂融融。
然而,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寧波這座沿海城市成了日軍轟炸的靶子。一天,一枚炸彈落在周家門口,炸出一個深坑,街邊的房屋瞬間化為廢墟,連周家的鋪子都被炸毀了一角。年少的周訓典站在廢墟前,握緊拳頭,憤怒與不甘在他心中燃起。他暗下決心:要用自己的力量,保家衛國!
18歲那年,周訓典瞞著父母,毅然報考了雲南麗水的國軍航空機械學校。一年後,他又以優異的成績考入國軍空軍第十五期航校留美飛行班。
那時的他,滿腔熱血,只想駕駛戰機,翱翔藍天,為祖國驅逐日寇。在雲南的初級飛行訓練中,169名學員中只有71人通過了嚴苛的考核,周訓典名列前茅,獲得了赴美深造的寶貴機會。
在美國,周訓典接受了近三年的專業飛行訓練。1944年,他學成歸國,被編入國軍空軍第五大隊,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飛虎隊。從此,他開始了與日寇在長空中的殊死搏鬥。
飛虎英雄,戰功彪炳
說到飛虎隊,了解中國抗戰歷史的朋友一定不會陌生。它的全稱是「中華民國空軍美籍志願大隊」,由美國退休飛行員陳納德組建,在羅斯福總統的支持下,集結了100架戰機和100名美國飛行員,馳援中國抗戰。
周訓典加入飛虎隊時,正值抗戰最激烈的時刻。
從1944年到1945年日本投降,周訓典參加了71次對日空戰,擊落兩架敵機,炸毀地面日機40架、軍車23輛。他的英勇表現,讓國民政府和美國政府為他頒發了13枚獎章,其中包括以羅斯福總統名義授予的「優異飛行十字勛章」和「航空獎章」。這些榮譽,在當時的中外軍人中都堪稱至高無上!
周訓典曾在自傳中寫道:「在執行每一次任務時,我總是認真的、負責的,沒有考慮生死的問題。只想出一口氣,狠狠地攻擊目標。凌雲壯志、長空萬里,憑個人願望行動,幹得痛快,只要擊中敵人,死了也是痛快的。」
這種無畏的精神,正是飛虎隊英雄的真實寫照。
死裡逃生,九死一生
周訓典的抗戰生涯充滿了驚心動魄的時刻。1944年8月的一天,他在湖南衡陽作戰時,飛機被日軍炮火擊中,機身嚴重受損。他果斷跳傘,降落在長沙附近的一個村莊。
為了防止飛機落入敵手,他掏出手槍朝油箱連開數槍,引燃濃煙後迅速逃進村莊。一位老農冒著生命危險收留了他,讓他從後門逃進深山。
周訓典翻越深山密林,歷盡艱辛,半個月後,終於回到芷江基地。
後來他才得知,那位好心的老農因不肯透露他的下落,被日軍殘忍殺害,農民的兒子也被迫離家逃亡。周訓典每每想起此事,心中都充滿了愧疚與感激。
還有一次,1945年4月,周訓典奉命轟炸湖南祁陽的一座鐵橋。飛機俯衝投彈時,被日軍高射炮擊中,燃起大火。他再次跳傘,降落在日軍防線附近,背部被大樹撞傷,無法行走,只能藏身水灘,靠毅力苦撐。
但是由於失血過多,他昏迷不醒,被當地的中共游擊隊救走。休養了一個月才康復,重返戰場。或許正是這次救援,讓他第一次接觸到共產黨,也為他日後的命運埋下了伏筆。
見證勝利,榮耀時刻
1945年9月9日,周訓典護送國民黨陸軍總司令何應欽飛往南京,參加日本受降儀式。他親眼見證了日本主官岡村寧次在投降書上簽字的那一刻。
儘管儀式僅持續20分鐘,卻是他參軍的最大心願得以實現的瞬間。那一刻,他感到,所有的犧牲都值得了。
儀式後,他獲得了一面日本國旗和一把指揮刀作為紀念。國旗上寫滿了日本戰犯的名字和「武運長久」的字樣。這成了他抗戰勝利的珍貴見證。
1947年秋,周訓典回到上海。一天晚上,他身穿軍裝、佩戴著勛章,陪妻子和表妹到淮海路的「逸園夜總會」跳舞。
就在舞池中,一位高大的美國軍官向他走來,鄭重行了一個軍禮。這位上將正是美國空軍司令柯克上將!他緊握周訓典的手,用英語說:「你是最受美國人民尊敬的英雄!」
原來,柯克上將認出了周訓典胸前的飛行十字勛章——那是美國軍界的至高榮譽,是出色完成50次作戰飛行任務的飛行員才能獲得榮譽。能得到它的外國軍人更是鳳毛麟角。
空投橘子,略表孝心
周訓典剛剛成年就離開寧波老家在外讀書求學、抗日救國,一直沒有機會回寧波老家看望父母。
1948年12月,他離家已經九年整,思念父母之情越來越濃。有一天,他正好執行飛行任務的時候需要經過家鄉寧波,他向上級提出給父母空投一筐橘子,表示孝敬之心,得到同意。
這天上午11時,他家所在大沙泥街的上空響起了飛機聲,飛機降低高度,在上空盤旋,然後投下帶降落傘的一筐橘子,並有一封信向父母敬孝道。鄰里們奔走相告、傳為佳話。
這天,恰好周訓典的大嫂在醫院產下一子。周訓典的大侄子叫「如強」,二侄子叫「如來」,這個三侄子取名為「如橘」。
誤信謊言,加入中共
抗戰勝利後,周訓典與小學同學錢承評結婚,渴望過上太平、安穩的日子,卻不料中共挑起了內政,周訓典再次投入了戰爭。
他被提拔為國軍空運大隊的一名機長,待遇很好,上級也很器重他。但是,他看到了國民黨黨內腐敗,逐漸心灰意冷。
1948年底,國軍在遼瀋戰役中失利,周訓典隨自己所在的空運部隊撤到了南京。國軍命令部隊及家屬準備撤離到台灣。此時正趕上妻子即將分娩,他就以行動不便為理由,脫離了空運部隊,帶著全家躲到了上海岳母家裡,成了「逃兵」。
1949年5月,共軍占領上海,貼出公告,承諾為原國民黨空軍人員安排工作。27歲的周訓典被「為人民服務」的口號蒙蔽,決定加入中共空軍。
憑著飛虎隊的資歷和美軍訓練的背景,他被視為珍寶,先在北京護送中共領導人,後調入專機團,為劉伯承、鄧小平、彭德懷等人駕駛專機。
1957年,他被調往天津航空訓練大隊,擔任教官,培養新飛行員。他的技術無人能及,盲目夜航、穿雲下降,樣樣精通。
1964年,周訓典隨航校調往四川,妻子兒女仍住在天津。從那時起,他和家人就過著兩地分居的生活。每年只有兩次小聚:一次探親假,一次利用療養間隙回家小住。
1967年春夏之交,周訓典結束了在杭州的療養,與往年一樣回天津看望妻子和四個尚未成年的孩子。誰知道這竟是永別。
文革風暴,英雄隕落
1967年,「文化大革命」席捲全國,周訓典的命運急轉直下。1968年,他被扣上「陰謀駕機外逃」的莫須有罪名,遭到隔離審查。起初,他還能通過書信向家人訴說冤屈,但很快,書信中斷,音訊全無。
直到1970年7月初,他的家人才得到他已經去世的消息,而事實上,周訓典早在這之前兩個月就離開了人世,年僅49歲。
周訓典是如何度過最後的歲月的?一名「起義的」國民黨飛行員的家人在回憶錄中說,她的家人和周訓典被安排去拉大車,每次必須拉米、拉煤這樣很重的東西,食不果腹,肚子餓了只能買個鹹鴨蛋充飢。最終,周訓典被活活打死,草草埋葬,甚至屍骨被野狗拖出……
結語
2007年,美國政府為周訓典補發了飛行十字勛章和航空獎章,珍藏於寧波的周訓典紀念館中。
周訓典的故事,是一曲英雄的讚歌,也是一段歷史的悲歌。另一位飛虎隊成員吳其軺,也因相信中共而從台灣回到大陸,結果被囚24年,出獄後靠蹬三輪車維生。
這些英雄的遭遇,讓我們不禁感慨:如果他們當初選擇另一條路,命運是否會不同?
——《百年真相》製作組
責任編輯:連書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