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03日訊】(記者欣玲採訪報導)中共官方近日再度就轉基因食品發聲,稱其「安全可靠」,並嚴厲打擊散播質疑聲音的網民。然而,實際政策上仍對進口轉基因大豆食用設有限制,引發外界質疑官方口徑與現實做法存在矛盾;網民要求知情權與選擇權。
官方再度「辟謠」強調安全與打壓並行
10月1日,大陸媒體中國質量報(中國質量報告客戶端)發布推送,對「轉基因禍害子孫」「吃轉基因食品不孕」等網絡說法,認定為謠言。
報導援引雲南省農業農村部門的信息稱,當地農業、公安和網信部門已對一名沈姓網民進行約談教育。沈某主動刪除相關信息,註銷抖音帳號,並保證今後注意言論。
這一辟謠顯示,官方在轉基因話題上再次採取強硬立場。
網民反彈:要求知情權與選擇權
該條澄清轉基因食品「安全可靠」,並批判網民沈某的信息,引發網民熱烈討論和質疑。浙江網民「張永昌」在評論區留言:「誰喜歡吃,老百姓自有判斷能力。」四個小時內獲得六千多個點讚。
另有網民留言:「某食堂吃的都是美元預製菜。」還有網民評論道:「給老百姓知情權和選擇權就好,誰愛吃誰吃。」
也有網民要求當局在食品原料中標注是否含有轉基因成分。
專家:科學界未有終極結論
北京農林科學院食品學者汪新翰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對轉基因食品的安全性,科學界至今未有終極結論。多數研究者的共識是:在現有標準下,商業化轉基因食品「吃不死人」。但是否真正無風險,仍存科學與社會的分歧。
他說:「商業化轉基因食品在現有證據下被認定可安全食用,但科學從不存在終極定論。公眾的不信任感,更多來自選擇權缺失和信息不對稱。」
雖然官方強調轉基因食品「安全可靠」,但專家對其長期影響仍有分歧,民間的不信任感也未消退。
政策現實:進口轉基因仍受限
黑龍江一位大豆種植專業戶王先生接受記者採訪時說,政府明令禁止從美國進口的轉基因大豆進入食用環節,只能作為飼料使用,「我們種的大豆可以用來榨油、做豆腐,但美國進口的是轉基因大豆,禁止作為食物」。
王先生還說,如果將轉基因大豆標注為「非轉基因」,將面臨嚴重後果:「那是要被判刑的啊,我們哪敢把進口的轉基因大豆冒充非轉基因。」
根據中共相關法規,如果商家將轉基因大豆製品錯誤或故意標注為「非轉基因」,將會觸犯多項法律。處罰內容至少包括虛假標識,以及違反《食品安全法》《廣告法》《轉基因標識管理辦法》等規定。同時,還可能被追究刑事責任,情節嚴重者最高可判處十年以上有期徒刑。
特供月餅引發嘲諷:信任危機加劇
與此同時,網絡上還流傳一份北京人民大會堂特供手工月餅的原料清單,顯示原料均為常規麵粉、堅果和油脂,未見「轉基因」字樣。網友嘲諷:「沒有科技狠活。」
類似聲音在社交平台上層出不窮:「為什麼奧運村不用轉基因?」「既然安全,機關食堂先吃。」一名網友直言:「安全是一回事,選擇權又是另一回事。」
二十年來的疑慮未解
此次圍繞轉基因的風波並非首次。二十年前,曾流傳「廣西大學生因食用轉基因大豆製品導致不育」的說法,中共農業部迅速否認。
然而,這類故事並未消失,而是反復被引用與傳播,逐漸固化為社會懷疑。科學上的結論或許明確,但公眾層面的信任卻日漸稀薄。
學者呼籲:資訊透明是重建信任關鍵
北京理工大學一位關注農業問題的李教授對記者說,中(共)國應該對轉基因食品做出標注,但據他了解,有些豆油使用了美國大豆,卻沒有加以標注:「美國允許轉基因食品自由流通,但要求標識;歐盟規定凡含量超過0.9%的轉基因成分必須貼標籤;日本部分開放轉基因產品,但普遍推行『非轉基因』標籤。」
相比之下,中共更依賴官方辟謠和強制定調,政策層面對公眾知情權和選擇權的空間有限。李教授指出,當網民的質疑被定性為「造謠」,當不同聲音被迫封號、約談甚至面臨處罰時,轉基因的爭議似乎已被行政手段「解決」。
但真正未解的問題仍在:為什麼領導人能享用「無轉基因」的特供食品,而普通人卻只能接受「不容置疑」的官方結論?
官民信任裂痕仍在擴大
正如一條獲數千點讚的網友評論所言:「如果真安全,就請領導人先吃。」另一條熱門留言更為尖銳:「科學沒問題,但我們能不能有不吃的權利?」
責任編輯:孫芸#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近日,中共官方再度就轉基因食品發聲,稱其「安全可靠」,並嚴厲打擊散播所謂「有害論」的網民,一抖音帳號網民被點名批判。(網路圖片)
Previous Article三退聲明精選(2025/10/06)
Next Article 趙薇受訪曾驚吐四個字 舊片被翻出後突下架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