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9月20日訊】(記者宋唐、易如採訪報導)9月18日,美國芯片巨頭英偉達(Nvidia,台譯輝達)宣布,將斥資50億美元,購買曾是競爭對手的英特爾(Intel)的股份。這一交易一方面顯示了川普(特朗普)總統讓製造業回歸戰略的影響力,另一方面則可視為是美國針對中共AI競爭的戰略布局。
強強聯手
根據聯合聲明,兩家公司未來專注於利用NVLink無縫連接英偉達和英特爾架構,將英偉達在人工智能(AI)和加速計算方面的優勢,與英特爾的CPU技術和x86生態系統相結合,為客戶提供尖端解決方案。
此外,英偉達將以每股23.28美元的價格購入英特爾普通股,總計投資50億美元。
幾週前,美國政府收購了英特爾10%的股份,價值近90億美元,而日本軟銀也對英特爾投資了20億美元。
曾經貴為半導體界龍頭大哥的英特爾,過去十幾年來因多次決策失誤,錯失了智能手機和AI技術革命的兩次商業良機,如今遠遠追不上同行AMD與英偉達,芯片製造能力也日漸落後於台積電與三星。
今年7月份,陷入困境的英特爾不得不宣布,將在今年年底前裁員2.4萬人,占核心員工總數的25%。
前台積電(TSMC)採購經理薛宗智(薛宗智提供)
前台積電(TSMC)採購經理薛宗智對表示,Intel做不贏台積電有很多原因,主要因為Intel的客戶數量不夠,累積的經驗不夠。台積電的厲害之處在於,它的同一套製程可以生產超過300種不同的產品,滿足100個不同的客戶。而Intel只有它自己一個客戶,這是最大的差異。
他又說,英偉達也不願意把單下給Intel,因為Intel太貴。假設台積電與Intel都做2奈米芯片(Intel目前還做不出2奈米),台積電的成本是Intel的一半。Intel的速度又慢,台積電工程師對客戶支持7天24小時服務。
對於英特爾而言,現在亟需推出能讓客戶感興趣的產品,與英偉達合作是一個及時而明智的選擇。
英偉達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聲明中形容合作是「歷史性的」,「我們將攜手擴展生態系統,為下一個計算時代奠定基礎。」
科技分析師丹‧艾夫斯(Dan Ives)認為:「這對英特爾來說是一筆改變遊戲規則的交易,因為這將其推向了人工智能領域的中心位置。」
川普總統的影響力
儘管白宮高級官員表示,美國政府並未參與Nvidia與英特爾的交易,但這項交易無疑符合了川普政府讓製造業回歸的戰略,顯示了川普總統的影響力。
川普政府一直在推動美國科技巨頭在美國生產產品,川普8月份表示,他計劃對進口芯片體徵收100%的關稅,不包括承諾在美國生產產品的供應商。
今年早些時候蘋果公司已承諾斥資5000億美元擴大其國內業務,8月份蘋果公司宣布再投資1000億美元。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分析師認為,英偉達這一決定背後可能有政治考量,一方面英偉達希望在美國實現投資多元化,同時也想贏得美國政府的好感。
大陸媒體的評論更加明確,直言這是一項帶有地緣政治意味的戰略聯盟。英偉達向英特爾投資50億美元,其財務影響微乎其微,但政治層面的收益卻十分顯著:此舉與美國政策方向一致。
薛宗智表示,50億不算大筆投資,一座圓晶廠需耗資幾百億。對英偉達來講,投資50億既可以符合對川普政府的承諾,又可以賺錢,因為現在買Intel是最便宜的時候,對大家都有利。如果說今天是英偉達買下Intel,就表示要經營它,就得把訂單儘量給Intel,這個影響就大了。
美國聖湯瑪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資料照。(宋碧龍/)
美國聖托馬斯大學國際研究講座教授葉耀元對表示,英特爾現在必須要有人支持,它需要資金注入及更多的技術能力,否則美國本土晶片製造業的龍頭就消失了。在一定程度上,或許是川普總統從中撮合,讓兩方合作如此順利達成。
台灣勵志協會(TIA)執行長賴榮偉對表示,從川普上任的第一天開始,就在高科技產業密集布局,希望現在美國所有高科技巨頭都必須加碼投資美國,找回半導體霸主地位。
台灣勵志協會執行長賴榮偉。(賴榮偉提供)
賴榮偉表示,英偉達當然有政治考量,如果不考量可能就要繳很多的稅。但它一定也有市場的考量、技術的考量,以及未來的前進的考量,因為美國也是全世界最大的經濟體。
他認為,英特爾跟英偉達是美國自由市場的獨立的公司,兩者都是業界的霸主,本來彼此之間應該是競爭關係,現在強強聯手,裡面或多或少可能也注意到了中共國企龐大資本的威脅。
針對中共科技競爭布局
科技分析師艾夫斯坦言,「今天的聲明進一步鞏固了美國在與(共產)中國的人工智能軍備競賽中的領先地位,因為英特爾現在正從落後者變成催化劑。」
今年8月份,美國政府利用拜登時代《芯片法案》(CHIPS Act)資金入股Intel,並取得10%的股份,成為其最大股東。
觀察人士認為,華盛頓此舉是「先發制人」,利用國家資本阻止高科技公司的人才和技術轉移到其它對手國家,是加大力度贏得美中科技競賽的更廣泛趨勢中的一環,面對一個不遵守既定貿易規則的政權所主導的經濟體,美國此舉實屬必要之舉。
賴榮偉表示,超級AI從學習人腦起步、慢慢模仿人類神經,未來可能在幾年之內,AI可能會改變現存所有的一切,因此它已成為很多國家最重要的國家戰略性產業。
他指出,現在在該領域出現了一種新重商主義做法,各國政府都在想辦法用政策、資金和各種行政程序支持本國AI產業。
「新時代的戰爭已經開啟了,AI領域的競爭有增無減。」他說,未來AI也會武器化,會改變一些規則。
對於美國為什麼要防範中共,賴榮偉認為,中共利用美國的自由開放、美國的人才流動,把美國技術的優先慢慢地拉近。所以現在大家都會提防中共。他說,在自由市場裡面,企業是將本求利。但中國所有的企業,沒有一家是純市場、純民間的,所有的企業都服務於黨的領導,哪怕表面掛著什麼民間企業的名號。
賴榮偉表示,在接軌全球化的過程中,世界本來對中國是寬容的,但中共在其中各式各樣的醜態畢露。大家發現跟你交流,一開始可能短期獲益的三成,最後可能連本帶利,全部被你拿回去,甚至整個人才也被你偷走了。
他說,現在很多科技公司都在合縱連橫,英特爾跟英偉達合作,英偉達也跟台積電有合作,英特爾又跟台積電合作,但這都是在民主國家科技同盟裡面的合作。現在大家對於中共的高科技有所提防,這是主要的工業國的共識。
美中AI差距及未來競爭
根據蘭德公司2025年4月發布的報告,美國AI計算能力大約是中國的 10 倍,這種計算優勢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轉化為更廣泛的經濟優勢。但中共會繼續吹捧AI突破以動搖美國的信心。
薛宗智表示,一個完整的AI基本上有四個層面:硬體層、軟體層、資料層及應用層。現在中國在硬體部分至少還有超過10年的差距,它買不到最好的運算器,透過黑市買數量比較少,所以一直在囤貨。但中國的資料太多了,而且還一直在增加,這才是最需要擔憂的地方。
葉耀元表示,中國現在最缺乏的是運算能力,沒有運算能力,兩方的差距可能會越來越大。人才不見得沒有,但可能還沒有美國那麼多。他指出,AI產業是下一個工業革命的核心,美國不能輸。如果科技上面輸掉了,輸掉的不僅僅只是科技,也有你的威信。
「你要不輸給人家,就是比人家強。」他說,未來會看到更多這種不同技術、不同公司的平行合作及更大的串聯,當彼此之間技術可以分享的時候,就會產生一加一會大於二的效應,最後的結果一定是不可限量的。
「老實說,這也是一種嚇阻。」他說。
賴榮偉表示,美中AI差五六年應該是跑不掉,千萬不要被中共大外宣帶偏了。
他指出,Deepseek剛一出來的時候,嚇到了整個華爾街,可是慢慢地大家明白了,可能中共的過度宣傳語言掩蔽了真相。比如Deepseek芯片是不是事先購買?投資很少是不是扣除掉一些應該要列入計算的?利用美國技術進行二級蒸餾等等。
賴榮偉表示,未來可能在中國市場沒有辦法跟全世界交流的情況之下,可能會有自己的一套國產的東西。但技術水準可能比較低落,它內部不斷劣質循環,更會雪上加霜。
「在中共獨裁下、在一個沒有人民自由的土壤裡,你不可能看到一種可以引領世界的創新。」
責任編輯:林妍#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2025年7月26日,全球領先的圖形技術和數字媒體處理器供應商英偉達位於加州聖塔克拉拉總部外景。(周容/大紀元)
Previous Article留學生張雅笛回國被抓 海外華人呼籲中共放人
Next Article 上海部分區域房價近腰斬 跌勢或將持續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