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西藏东南部、雅鲁藏布江(Yarlung Tsangpo)下游、入境印度前的林芝地区兴建全球最大的水力发电大坝(简称「雅下水电工程」),总投资高达1.2万亿人民币(约1700亿美元),预计2030年代中期投产。此举引发印度强烈忧虑,担心枯水期跨境河流流量恐减少多达85%,威胁数千万下游居民的农业、工业及用水安全。
根据印度政府一份未公开分析,雅下水电工程可调节水量达400亿立方米,约占该河流关键跨境点年接收水量的三分之一,恐严重影响印度的农业灌溉与民生用水。
印度急推自建水坝计划
为应对潜在冲击,印度正加速推进位于阿鲁纳恰尔邦(Arunachal Pradesh,中方称「藏南地区」)的「上桑朗多用途蓄水式水电工程」(Upper Siang Multipurpose Storage Dam)计划(简称「SUMP项目」)。该坝建成后,可蓄水140亿立方米,成为印度最大水利设施,不仅可于旱季补给工业与农业用水,也可在中方泄洪时减缓灾害风险。
然而,该计划自2000年代提出以来,因当地小区强烈反对而迟迟无法推进。直到去年12月,中方宣布在雅鲁藏布江入境印度前修建巨型水坝,才加深新德里的危机感。印度担忧,长期竞争对手若掌控关键水源,恐将其「武器化」。
地方抗争与补偿拉锯
印度总理莫迪多次召开会议推动SUMP项目,然而,今年5月,印度最大的国有水力发电公司NHPC在武装警察护送下,将勘测设备运抵拟建工地附近时,遭到当地居民激烈阻挠。反对者不仅破坏了勘测设备、毁坏了附近一座桥梁,甚至洗劫了执行守卫行动的警察的临时营地,迫使相关工程只能于夜间秘密进行。
反对力量主要来自阿迪族(Adi)居民。这些世代依靠种植稻米、柑橘与香橼维生的群体,担心迁村将摧毁他们传统的生活方式。
为争取民心,印度政府于6月启动补偿谈判,NHPC公司承诺投资逾300万美元,用于教育与基础设施,以换取村民同意搬迁。据两位消息人士称,至少有16个阿迪族村庄可能被大坝蓄水区淹没,直接影响人口估计达1万人。小区领导人表示,受影响人口总数将超过10万人。
虽然阿鲁纳恰尔邦首席部长支持该项目,认为中国大坝是「生存威胁」,但说服居民依然困难重重。目前已有三个村落同意展开作业,但反对声浪仍未平息。
区域地缘政治风险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昂色冰川(Angsi Glacier) ,向东横贯西藏高原南部,进入印度后称布拉马普特拉河(Brahmaputra River)或桑朗河(Siang,或译西昂河),之后流入孟加拉国国,名为贾木纳(Jamuna)。在孟加拉国国与恒河汇流后,从孟加拉国湾入海。雅鲁藏布江养育流域内上亿人口,是该区域农业与电力命脉。
7月19日,中共在西藏林芝正式启动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核心项目为墨脱水电站。
8月18日,印度外交部长苏贾森(S. Jaishankar)在与中方会谈中表达强烈关切,并强调要采取措施保障下游居民安全。北京则响应称该工程「有利于全流域防灾减灾,不会对下游地区产生不利影响」。
然而,由于中方未公开完整工程设计细节,加之中印边境长期存在领土摩擦,这一举措被新德里视为潜在的战略威胁。尤其该区在1960年代曾爆发边境战争,更加剧了印度的疑虑。
安全与环境隐忧
印度的上桑朗水坝项目屡因抗议而延宕,即便顺利推进,大坝也需约十年才能完工。相比之下,中国的墨脱水坝预计在2030年代初至中期投产,使印度在建设期内处于劣势。这意味着下游地区仍将面临水患与缺水风险,且若中共在雨季突发泄洪,将对施工安全带来巨大威胁。
雅鲁藏布江下游地区的印度与孟加拉国国高度依赖该河流进行灌溉、供水与发电。专家警告,墨脱水坝一旦拦截大量富含养分的泥沙,下游农业可能面临长期影响。
此外,西藏与印度阿鲁纳恰尔邦位于地震活跃带,且极端气候频繁。专家指出,大型水坝在这种环境下存在潜在风险:地震、山体滑坡或冰湖溃决都可能引发灾难性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