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从「九三阅兵」到「大内宣」:盛大表演背后的政治目的
2025年9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九三阅兵,官方称此举是「展示国力、彰显和平」。此次阅兵动员逾万名官兵、数百件武器装备,以及数十架战机,耗费资金超过400亿元人民币。对中共而言,这不仅是一场军事活动,更是一场政治秀。
阅兵与军演虽有不同:阅兵属于「静态表演」,军演则是「动态演练」,但本质上皆服务于党的宣传需求。整齐划一的方阵、闪亮的新型坦克与导弹、昂首挺胸的官兵,呈现出国家强大的表象。然而,一旦深入观察,会发现许多动作都是预先排练,临场调度高度设计化,真正的战力检验被弱化,军队成为「拍给领导看、播给民众看」的政治道具。
二、对台与国际军演的内外落差
九三阅兵后,中共对台的环台军演频率持续增加。表面上,中共刻意营造「封锁台湾」「随时可动武」的态势;但实际上,演习中存在严重形式主义问题:
- 预先划定航线:飞机与舰艇的航线早已规划好,缺乏实战随机性;
- 跨军种协同不足:空军、海军、火箭军各自为政,联动有限;
- 补给与持续作战能力薄弱:多数演习不超过三天,显示解放军难以维持长期作战。
这些演习更多是政治秀而非实战演练,对内用以凝聚民族主义情绪,对外用以恐吓国际社会,但效果有限,外界对其「虚张声势」早已洞察。
三、吹牛式报告与基层无奈
据外媒报导,九三阅兵及随后的军演后,许多基层部队需撰写「成功报告」,强调演习圆满完成。这导致真实问题被掩盖,军演流于形式化:
- 命中率与战力夸大:报告中往往称「命中率100%」,实际因装备老旧与训练不足,命中率远低于宣称;
- 官兵疲于应付检阅:多次彩排与排练耗费人力与时间;
- 真实问题被压制:若基层反映缺陷,可能被视为「不忠诚」,久而久之人人只敢「报喜不报忧」。
这种「吹牛文化」扭曲了军演原意,使部队失去提升真实战力的机会。
四、对外恐吓失效,对内恐吓升级
频繁的军演与九三阅兵展示的军威,对国际社会的威慑效果有限。台湾对中共军演早已免疫,美日等盟国亦不再被恐吓,反而加强联合演训与防卫合作。
对内,阅兵与军演被包装成「准战争状态」,营造「随时可能动武」的氛围,意图压制民怨,并转移经济下滑、失业率高企、民生困苦等社会问题的焦点。对普通民众而言,军演成了「民族自豪」的精神鸦片;对基层军人而言,则是不断加重的政治任务与形式主义压力。
五、假军演背后的制度困境
虽然表面光鲜,但军演暴露出中共军队的深层问题:
- 军费消耗惊人:频繁阅兵与演习耗费巨额资金,加重经济负担;
- 官兵士气低落:在「演习造假」氛围下,基层士兵缺乏使命感,甚至产生倦怠;
- 战力真实性存疑:装备维修率低、可靠性差,导致外界质疑中国军力是否如官方宣传般先进。
九三阅兵及其后续军演,展现的是政治控制力,而非真正的战斗能力。
六、结语:盛大表演掩盖真实危机
九三阅兵表面上是国家庆典,但背后是一场政治与形象工程。400亿元人民币的巨资被用于「军事秀」,换来的是短暂的幻象与国际冷眼。
真正的军事强国,不在于能否举办宏大阅兵或频繁军演,而在于是否能切实提升战力、改善制度、应对社会矛盾。中共的假军演,反映出制度僵化、贪腐与民生困境,越是强调表面光鲜,越暴露其内部脆弱与虚张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