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7月22日訊】(記者李清源報導)近期,「村咖」憑借鄉村田園與咖啡文化相結合的獨特體驗一度成為中國年輕人的一大熱點,但近日開在各地鄉村的咖啡館潮流正在大降溫,其背後問題多多,目前盈利店鋪不足三成,行業洗牌剛剛開始。
「村咖」潮的興起
據微信公眾號「快刀財經」報導,位於長三角地區、人口不到60萬的一個小縣城——浙江省安吉縣,截至2024年已聚集超過300家村咖。
當地政府數據顯示,這些「村咖」年接待遊客超615萬人次,年創收達1.21億元人民幣。2024年4月,安吉「深藍計劃」旗下某咖啡店更創下單日出杯8818杯的全國紀錄。
這源於疫情後的村咖創業潮。大批開設在鄉村、山林或老宅中的咖啡館(村咖),以「原生態」環境和「慢生活」氛圍,迎合了城市消費者對鬆弛感、自然體驗與沉浸式旅行的需求,迅速成為文旅與咖啡融合的新業態。
但這波熱潮背後,是從業者理想與現實的落差。
「村咖」潮背後問題多多
報導說,儘管鄉村租金低廉,但「村咖」背後的隱形成本卻頗高。大量門店依託老宅改建,涉及加固、防水、水電改造、拉網拉電等工程,單次投入動輒在100萬以上。
有店主透露,「一間看似簡單的磚瓦房,光基建就能掏空全部積蓄。」
同時,村咖強烈依賴旅遊旺季,在淡季幾乎無法維持運營。不少店鋪轉為「季節性兼職」,遊客稀少時選擇歇業停擺,裁撤員工。
有店主坦言:「營業額好的時候一天上千,淡季只能坐等客人,甚至連電費都賠不出來。」
「村咖」熱背後,行業擴張暴露出來很多的問題。
《快刀財經》指出,一窩蜂的跟風背後,村咖正在淪為「造景-拍照-走人」的流水線。
據統計,全國已有超4萬家咖啡館開設於農村地區,其中不少門店沿用「格子桌布+稻香美式+田園擺拍」的標准模板。消費者在社交平台上批評這類高度同質化的「村咖」「塑料田園風」,缺乏文化根基與地域識別度。
更令人擔憂的是,一些店鋪為降低成本,採用極其粗糙的建設方式:用竹竿搭棚、翻修豬圈,甚至違規占用農田。
「遠遠看著還以為是個茅房」;還有人乾脆把空置的豬圈刷上白牆,裡面擺上幾張農村吃席的桌椅,「豬圈咖啡直接到達next level」。
從業者普遍認為,村咖並不以「咖啡品質」為主打,而是提供「場景體驗」「情緒價值」與「拍照背景」。
據「快刀財經」,部分店鋪一杯咖啡售價高達68至79元人民幣,遠高於城市連鎖咖啡的均價,而且品質參差不齊,有的甚至不如2塊錢的雀巢。「像在片場喝咖啡」、「環境美但體驗差」,遊客差評不斷。
一位遊客在社交平台寫道:「從城市開車三個小時到山頂的村咖,導航信號中斷、山路崎嶇,到店後咖啡卻寡淡無味,拍照也要排隊,體驗感遠低於預期。」
盈利店鋪不足三成 行業洗牌剛開始
目前,行業洗牌剛剛開始。
隨著資本與流量熱退,行業正進入「去泡沫」階段。「快刀財經」舉例安吉,曾一度擁有500家村咖,目前已有超過100家歇業或關閉。據業內人士估算,真正實現盈利的店鋪比例不足三成。
專家指出,成功的村咖需同時具備四項核心競爭力:一是保留「鄉村底色」;二是強化「場景獨特性」;三是建立「情感共鳴」;四是實現「商業可持續」。而缺乏上述要素,僅靠「鄉村+咖啡」這一簡單組合複製盈利模式的創業者,正面臨洗牌淘汰。
責任編輯:孫芸#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中國經濟持續蕭條,致餐飲業競爭激烈。近期,雲南、廣東、江蘇湧現一批「豬圈咖啡」,吸引不少年輕人打卡。(視頻截圖)
Previous Article王友群:中國正處在大變局的前夜嗎?
Next Article 河南男孩100元車費錯付1010元 索要無果自殺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