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4月21日訊】(記者李圓明採訪報導)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簡稱:廣交會)被稱為是中國外貿的晴雨表。目前廣交會一期的客商明顯減少,很多參展商提前收攤。主辦方不得不發通知強求「不得提前撤展」,令參展企業叫苦不迭。
以電子家電、工業製造、照明及五金工具為主的第一期廣交會已於4月19日結束。一位照明行業的參展商日前發布了「小結」,稱展位的位置是在C館的雙通道口,經過的客流量不錯,但是能進來的不多。確實東南亞、一帶一路的客戶多,這次有不少南美客戶坐下來聊了。
根據官方數據,截至4月8日,有近17萬名境外採購商預註冊,其中「一帶一路」國家占72%,金磚國家占27.4%,中東國家占14.3%,歐美國家占10.5%。而截至4月14日,境外採購商冊的統計數據提升到超20萬名。
儘管官方一再宣傳數字遊戲,但現場客商人流明顯減少。值得注意的是,預註冊採購商不一定確認到場參會。根據參展商和現場翻譯的反饋:「人流量明顯沒有春交會多。」「歐美幾乎沒有,亞非拉地區人挺多的。」「展會第三天,展位客流量明顯變少。」「得先有貿易,才能做夥伴。」
一位照明行業的參展商也告訴記者,現場沒有簽到單,等客人上門去工廠,參加廣交會就是求個曝光率。
客流變少 官方通知不得提前撤展
4月15日展會第一天,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業務辦公室就給各交易團發出通知,稱當前外貿形勢嚴峻複雜,要求「企業用足廣交會5天展期,不提前撤展,工作人員不提前離開展位」。在每期第5天18點前,大會將組織專項檢查,提前撤離展位、撤出展品的,將取消該交易團當屆表彰資格,並進行通報。
官方要求參展商不得提前撤展的通知。(網路圖片)
4月18日,參展商又收到展會通知,再次強調「不得提前撤,每期第5天18點為撤展時間」。但隨後又給各參展企業發消息稱,一期對撤展時間不作硬性要求,如現場確實沒有客商,明天(19日)中午12時後可以陸續撤場。
圖為參展商收到不得提前撤展的通知。(網頁截圖)
「以前是不這樣的。」外貿商Karen告訴記者,這次關稅戰影響很大,應該是沒有美國客人去中國,所以舉辦廣交會的主辦方也知道這個嚴重性,才叫參展商不要撤展。
Karen此前所在的公司做電子產品,她在國內時每年兩次參加廣交會。「五天時間,我們就賣樣品,還不說訂單,客人來的時候,可以買一個樣品,就200塊、300塊、150元人民幣,我可以賣出三十幾萬人民幣。從早到晚,進去之後都沒有停過,還得有人來替我一下。忙得焦頭爛額,每年這五天時間的廣交會或是香港展,我就會瘦一大圈下來。」
據介紹,她從2004年參加廣交會,一直到2010年,有春季展和秋季展,再加上香港的電子展。他們的客戶全世界都有,歐美客戶占30%〜40%,因為公司主要是做亞洲市場,每個產品定位不一樣。
「不管怎麼樣,每個展會都是非常火爆的。有的企業內銷其實老闆是虧錢的,開了幾千家店,他全部就靠外銷賺來的錢,轉回去支撐國內,他都還賺得盤滿缽滿。」
業內人士:疫情後 歐美客戶斷崖式下跌
Karen因為遭受中共迫害,2010年離開中國。一位前同事告訴Karen,中國經濟受到很大的影響,是從2020疫情開始的。疫情之後,公司就完全不參加展會了,一方面是為了節省開支;再就是外國人來得越來越少,歐美客戶開始斷崖式地下跌,只剩下一些非洲客戶。
記者查詢發現,2020年廣交會網上舉辦,免收參展企業展位費。此外,近年來因外貿企業困難加大,多屆廣交會參展降低參展費用,並免收貧困地區企業展位費。
Karen透露,同事所在的企業沒有去參展本屆廣交會。以前參展的話,都要及時申請展位,跟主辦方打好關係,為了拿到展位,公司老闆送金卡(卡裡面有很多錢)、給主辦方很多好處的。要去送名牌包、送錢、送禮,才能夠保證你的展位在那裡,或者有更好的展位分配給你。
因為外貿企業通過展會渠道來接觸到外國客人,確實也通過參展會拿到很多訂單,可以見到全世界各國很好的採購商。抓住一個大客戶,一個訂單就是幾百萬、幾千萬美金,可以決定公司的命運。
「如果你沒有展位,去買一個(二手)展位是非常貴的,都是三十萬起價。二十萬是很標準的、9X9那種小展位,我們以前那個大企業,他是連著四個展位合在一塊,還要特別去裝修,裝修費都要花二十萬左右。
「現在貿易行業都在下行,這些錢能省則省,能不出國,就不出國。本來我那個同事半年時間都要在美國,還在全世界跑。(現在)都不用了,因為你飛也沒有意義,人家都在觀望階段,或者已經在思考要換渠道、換市場。」她說。
受關稅戰影響 外貿企業大裁員
2025年4月初,中美貿易戰全面升級。美國對華關稅總額提高到145%,而中國對美國的報復性關稅上升到125%,同時,美國針對來自中國大陸與香港的小額免稅包裹將被全部課稅。
很多美國訂單應聲取消。廣州的吳先生告訴記者,他的親戚在江西贛南某鎮,平時做些家庭加工的活,給一些做外貿出口的企業,經義烏出口。從三月下半月就沒活幹了。其他人也少了很多活。
據Karen介紹,往年這個時候是旺季,但是關稅戰對企業的影響非常大。因為很多行業對美國這個出口市場是很依賴的,甚至70%以上都是做美國市場,現在很多企業已經開始大裁員。
「所以他們人人都自危,覺得很難過了。出口這樣子怎麼做啊?像這種依賴歐美市場的企業很難轉型,根本不可能找到替代品,說產品不輸出美國,去別的國家,這種可能性基本上沒有,歐洲才多少體量?進口量根本消耗不了多少,跟美國是遠遠無法相比的。
「亞非拉也用不了那麼多東西。美國人消耗產品量大,這就是為什麼中國出口多少億,大部分都是來自美國。美國的消費量就是很大,美國人很多東西用完就丟了,沒有說存起來。」Karen說。
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提供的數據顯示,2024年美國從中國進口的貿易總額為4,389億美元。
Kanren表示,這些主要是電子產品、服裝機械,還有珠寶,都是占很大比例的。美國訂單一旦減少,企業裁員至少50%,這只是前期了。很多企業是慢慢裁員,沒有大刀闊斧地裁,他從30%,然後裁50%,他們還抱有一種希望,在看川普是否會妥協。
「抱有這種希望的人也就是在死撐而已,再撐撐看,那接下來,很多企業都活不下去。因為關稅漲30%就已經很厲害了,50%就很難了,現在145%,就會使中國企業死掉很多很多,失業率會非常厲害。
「很多中國人可能沒有意識到,這樣的事情會持續很長,指望川普來低頭那不可能;習近平是獨裁的代表,你叫他低頭,他也不可能,因為中共是有條件的,要叫你以台灣為代價等,川普也不可能,這一班子的人都是很強硬的,都是鷹派的。」
近日,中共商務部組織有關商協會、大型商超和流通企業座談,通過加大補貼力度、開通綠色通道等多種方式,為外貿企業轉內銷。如,未來一年內,京東承諾將採購不低於2000億元出口轉內銷商品。
Karen認為,中國的內銷本來就已經內卷,再加上外銷這個市場進去,真的是非常嚴峻的失業危機。對中國來說,形勢很不妙;對美國影響的比較小,因為美國廠商是可以從世界各地採購的。
「其實從疫情開始,美國的供應商都已經學聰明了,就開始慢慢地轉,找別的廠商;中國的一些廠家,轉移到越南、泰國、馬來西亞,但不是所有啊,畢竟是少數。」她說。
(記者顧曉華對此文有貢獻)
責任編輯:李沐恩#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A customer checks out power strips at the Canton Fair in Guangzhou, in southern China's Guangdong province on April 15, 2025. Since US President Donald Trump took office in January,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have been locked in a tit-for-tat tariff war, with the US now charging levies of up to 145 percent on imports from China. (Photo by JADE GAO / AFP) (Photo by 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圖為2025年4月15日,在廣交會一期展會上,一位客戶正在查看電源插座。受經濟下滑和貿易戰影響,廣交會的行情已經今非昔比。(JADE GAO/AFP via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CCP OUT」 在美韓人抗議中共滲透韓國
Next Article 中國醫藥龍頭長春高新淨利潤下降43%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