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ne
【2025年04月19日訊】聽眾朋友們,晚上好,歡迎來到《佳音時刻》,我是佳音。今天有哪些值得關注的大事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
今日焦點:美國強硬表態 俄烏若無進展 美將退出調停;習近平白忙一場 東南亞之行徒勞無功;中國就業市場捲到崩潰 海外留學生找工難上難。
美國強硬表態 俄烏若無進展 美將退出調停
美國總統川普和國務卿盧比奧在4月18日稱,除非很快出現明顯進展,否則美國將在未來幾天內放棄俄烏調停。
川普稱,美國當然想讓俄烏儘快簽訂協議,但如果事不可為,美國只能選擇放棄。
盧比奧稱,美國需要在幾天內確認俄烏停戰是否有明顯進展,如果沒有,美國將會放棄調停。
在被記者問及願意等待多久時,川普拒絕設定具體期限。
在過去幾週,川普政府官員私下承認,俄烏快速達成和平協議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對於川普和盧比奧的言論,三位歐洲外交官稱,盧比奧的言論反映「白宮對俄國不願結束戰爭的態度」表示不滿。
克里姆林宮發言人德米特里.佩斯科夫稱,和平協議已經取得一些進展,但與美國的分歧仍然很大。他稱,俄國願意與美國對話,俄羅斯會在確保自身利益的同時,努力解決衝突。
一位美國官員表示,美俄將於下週在倫敦重啟談判,以便烏克蘭有時間完全同意華盛頓提出的條件。這位官員說,基輔已準備好在海陸空地區實現至少30天,或者更長時間的全面停火。
川普在競選期間承諾,會在入主白宮後24小時內結束俄烏戰爭。但隨著障礙的增多,他上任後緩和了這一說法,暗示將在4月或5月達成停止協議。
為了達成停戰協議,川普向俄烏雙方施壓,一方面威脅對俄羅斯實施更嚴厲的制裁;另一方面稱要終止美國對基輔提供的數十億美元的軍事支持。
雖然俄烏雙方出席了由美國斡旋的沙特會談,最終達成部分停火協議,但戰爭仍在繼續。
對此,有知情人稱,川普已在質疑,他以前堅持的通過談判打破僵局的想法能否成功。
外界擔心,如果華盛頓退出,和平的可能將會消失,因為沒有其它國家能夠對莫斯科和基輔同時施加類似的壓力。
在美國對俄烏停戰協議失望之際,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4月17日稱,烏方掌握的情報顯示,中共正向俄羅斯提供火炮與火藥。他說:「我們已經獲得中共向俄羅斯聯邦供應武器的相關情報。」
澤連斯基稱,烏方已經掌握中俄合作強化軍力的實際證據,甚至認為,中方人員正在俄羅斯境內,幫助俄國製造某些武器。他說,習近平曾向他保證,中共不會向莫斯科出售或提供武器。所以當他知曉這一切時,非常失望。
對於烏克蘭的指責,中共外交部發言人林劍在18日稱,中共從未向俄國提供過致命武器。他說,在俄烏戰爭期間,中方確與俄國保持著密切的經濟聯繫,但中方一直保持中立,積極推動兩國和談。
很明顯,烏克蘭當局並不接受中方的說法,18日當天,烏克蘭當局宣布對三家中國企業實施制裁。這三家企業分別是,「北京航天翔輝科技有限公司」「瑞金機械有限公司」,以及「中復神鷹碳纖維西寧有限公司」。據悉,這三家企業的註冊地均在中國。
澤連斯基表示,烏克蘭制裁這三家企業的理由是,它們涉嫌為俄羅斯生產「伊斯坎德爾」(Iskander)導彈。這是一款可以搭載常規彈頭,或小型核彈頭的短程彈道導彈系統,目前已被俄羅斯廣泛用於俄烏戰場。
根據制裁條款,被列入名單的公司將被禁止在烏克蘭開展業務,其在烏國的資產亦將被凍結。
前段時間,烏克蘭國防部稱,烏軍抓捕了幾名中國戰俘,安排他們在記者會上現身,同時公開了一名戰俘的個人信息。在記者會上,烏方勸告中國公民,不要加入俄軍為俄征戰。
隨後,澤連斯基表示,目前,有數百名中國公民在前線與俄軍併肩作戰。
根據烏克蘭調查報告,這些中國公民有一小部分,是中共派出的正規軍人,他們深入前線,為了獲得戰爭情報。而另外絕大部分是被某些中間人騙上俄烏戰場,從中賺取人頭費。而中共是知道這一情況的,但為了掩護正規軍人,他們選擇視而不見,甚至暗暗推動。
好,關於俄烏協議,我們就說到這裡,下面我們看來習近平的東南亞之行:
習近平白忙一場 東南亞之行徒勞無功
對於應對美國的關稅政策,4月14日至18日,習近平到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進行國是訪問,希望可以加深雙方關係,建立聯盟共同抗美。在訪問期間,習呼籲東南亞抵制濫徵關稅,釋出與東盟簽訂自由貿易升級議定書的意向。
習近平第一站是越南,他與越共總書記蘇林會談,簽署45份合作文件,涵蓋鐵路連接計劃、互聯互通、人工智能等領域。
習近平第二站是馬來西亞,雙方會晤時,習近平強調中馬命運共同體,敦促兩國儘早簽署東盟自由貿易區升級《議定書》。
習近平第三站是柬埔寨,他投書多家柬國媒體宣稱「平等互利」是中柬命運共同體強大動力,強調兩國共同反對霸權主義、共同抵制保護主義。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資深研究員宋國誠告訴自由亞洲電台,習近平此次出行有兩大目的,一是「將原本要賣給美國的過剩產能銷到東南亞」。二是「想利用體制的相近性,比如社會主義兄弟國家越南,用情感綁架逼迫這些國家形成抗美關稅聯盟」。
問題是,習近平雖想藉這些國家突圍,但這些被他訪問的國家同樣被川普課以重稅,越南、馬來西亞、柬埔寨各被課徵46%、24%、49%。這一次,中共跟越南簽了45個協議,擺明用金錢利誘,但這些國家究竟是要選擇站在被美國嚴厲打擊的中共一邊;還是站在美國一邊,設法減輕美國對他們的關稅壓力?如果他們站在中共那邊,美國商務部長已經講得很清楚,美國將轉頭對付他們。所以習近平這次東南亞之行只是白忙一場、徒勞無功。
事實也是如此,習近平剛走,越南總理範明政(Pham Minh Chinh)馬上變臉。他公開表示,越南與美國之間有一條「獨特的紐帶」,這種關係「不同於越南與其它國家」。
彭博社稱,4月18日,範明政會見華平投資集團CEO傑弗里.伯爾曼(Jeffrey Perlman)時稱,越南正在與川普政府談判,努力避免本國產品被加徵高達46%的關稅。他強調,越方已主動降稅、增加對美進口,希望建立「可持續、平衡的貿易關係」。
其實,越南的反應並不奇怪,在習近平和越共總書記蘇林舉行會談時,習曾呼籲,要與越南共同反對「單邊霸凌行徑,維護全球自由貿易體制和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當時,越方就沒有正面響應。
對此,時政評論人唐靖遠指出,習近平此行看似風光,實則「乾貨不足」。45項協議多數是中共單方面讓利,例如鐵路由中方出資,人工智能技術也是中共輸出,越南並沒有付出太多資源。越南當然不會拒絕這些送上門的好處,但也不願為中共「洗產地」而冒險。越南很清楚,自己的經濟繁榮,靠的是美國而不是中共。
關於習近平,我們先說到這裡,下面我們來看中國的就業市場:
中國就業市場捲到崩潰 海外留學生找工難上難
疫情三年,中國經濟衰退,房地產業崩盤,外資撤離。近年,企業倒閉,裁員消息更是不斷,大量人員失業。
現如今,博士送外賣,研究生做服務員,大學生在殯儀館工作等消息不絕於耳。大環境已如此之差,美中貿易戰又不斷升級,大量外貿工廠停產、裁員,甚至關閉。
7月,又將有1200萬畢業生進入就業市場,到時工作機會將更加珍惜,大部分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有專家警告,中國大亂將至。
在這樣的背景下,最近想回國找工作的留學生們,可要想好了,到時你們在中國找工作的壓力可能比想像中的還要大。
據中國人力資源平台「智聯招聘」上的統計數據,2024年回到中國求職的海外留學生人數,比2023年增加了7%。其中,應屆畢業留學生人數較2023年增長了19%。這一數字顯示出越來越多的留學生選擇回到中國尋求就業和發展機會。但是迎接他們的,卻是更加激烈的就業競爭。
過去,留學生憑藉海外學歷,曾一度是職場上的「香餑餑」。但現在,這層光環似乎正在慢慢退去。不少留學生坦言,投了許多簡歷,卻連面試的機會都難以得到。有些人乾脆選擇先找單位實習,以增加自己的經驗和競爭力。
根據《中國留學回國就業藍皮書2024》的資料,在這一年歸國的海歸當中,擁有碩士學位的留學生為多數。在擁有博士學歷的學生中,來自亞洲國家的博士比例超過五成,而來自北美的博士比例則下降到約16%。這一數據顯示出,中國學生留學目的地的選擇正在悄悄發生改變。
界面新聞稱,根據多位海外留學生的經歷可以看出,中國當下的就業環境「更捲了」。有從事人資工作的人士提到,2020年之前,很多留學生找工作的態度是,「我挑公司」,但現在,卻逐漸演變成,合適的工作不好找,需要自已主動準備,積極尋求企業實習的機會,積累工作經驗,為未來的求職之路增添籌碼。
在這樣的環境下,國企成了留學生們的新選擇。有一位在國企工作的受訪者分享,他們單位今年招的儲備幹部裡,有三分之一是留學生,他們來自不同的國家。這是因為國企常有外派機會,語言與文化背景成了海歸的加分項。
但問題是,國企很少招人,且門檻極高,沒有關係的人很難進入。
總的來說,現在的中國就業競爭更加內捲,即使擁有海外頂級學歷,在中國找工作,也要承擔很大的壓力。
在這裡我們要提醒留學生們,在回國求職之前,應真正地去了解中國的就業市場,再結合自身情況,選擇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
《佳音時刻》製作組
責任編輯:孫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