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今天公布,聚焦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文件指出,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中国发展面临的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越是应对风险挑战,越要夯实「三农」工作基础。
中共中央、中国国务院今天发布「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成为2025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连续22年以「三农」(农村、农业和农民)为主题。
同时,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预告,明天将举行相关新闻发布会,由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韩文秀及副主任祝卫东说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有关情况。
这份「意见」指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当前,农业再获丰收,但国际环境复杂严峻,中国发展面临的不确定与难预料因素增多。越是应对风险挑战,越要夯实「三农」工作基础。
和2024年的中共中央一号文件一样,「意见」提出,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等,并提出要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千万工程」是中共总书记习近平2003年主政浙江提出的「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文件中同样以习近平过去施政作为推广的还有「枫桥经验」,意在强化农村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防范遏制「村霸」、家族宗族黑恶势力滋生蔓延等。
今天推出的「意见」共包含6大类、30项内容,分别是:一、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二、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三、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四、着力推进乡村建设;五、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六、着力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
过去几年,中国与「三农」相关的突出社会问题,包括村镇银行的金融风险、农民工养老困难、地方政府因财政困难而挪用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补助金、许多民众因医保费用涨价而退出医保等。
「意见」对上述问题都有所著墨,并提出全面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确保食品安全和资金规范使用;健全基本医保参保长效机制,对连续参保和当年零报销的农村居民,提高次年大病保险最高支付限额;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加强高龄农民工就业扶持;「一省一策」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稳妥有序推进村镇银行改革重组;严厉打击农村各类非法金融活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