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2月14日訊】(記者李言綜合報導)中國某鋁製品製造商的銷售主管方傑明(Jeremy Fang)正試圖將更多產品出口到亞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市場,以抵消美國關稅帶來的影響。然而,他告訴路透社,競爭對手也有同樣想法。
「這只會導致一場瘋狂的『你死我活的競爭』(rat race)。」方傑明說,「公司將不得不降低價格並接受較低的利潤率。市場就那麼大,大家都想分一杯羹,所以競爭會變得異常激烈。」
美中貿易戰本月進一步升級,美國總統唐納德‧川普(特朗普)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10%關稅,隨後中共也祭出報復性措施,而且這僅僅是「開場炮」。
面對國內需求疲弱和美國市場環境收緊的挑戰,中國製造商別無選擇,只能蜂擁湧向其它出口市場。然而,沒有任何其它國家的消費能力能與美國相提並論。
關稅將加劇中國出口商之間的價格戰,壓縮其盈利空間,同時可能在新市場引發更多政治反彈,甚至進一步推動通貨緊縮。如果企業因利潤縮減而裁員、削減工資或減少投資,將加劇這種風險。
市場多元化難以持續
「市場多元化策略雖然可以理解,但難以持續。」滙豐銀行(HSBC)亞洲首席經濟學家弗雷德里克‧紐曼(Frederic Neumann)表示,「一個風險是,突然之間所有中國出口商都在開發相同的其它市場。這將進一步影響企業盈利能力。」
「但真正的風險在於,這些接收國最終可能被迫對中國採取限制措施。」他補充道,「因為當地生產商正面臨壓力。」
緊張局勢已經升級。過去一年,歐盟提高了對中國電動車的關稅,而印度、印尼及其它新興市場也紛紛對某些中國產品設立貿易壁壘,讓中國企業面臨生存壓力。
中國企業內外交困
「我的企業幾乎沒有利潤空間。」中國南方一家聖誕裝飾工廠的老闆陳瑞昌(Richard Chen)表示,「我不確定今年是否能保住全部80名員工。」
「我們試圖進入波蘭市場。」陳說,「但他們的購買方式根本不像美國消費者那樣。」
海外市場的價格戰可能會加速中國國內的通縮壓力。
「美國零售商正施壓要求降價10%。」石家莊(距離北京約300公里)的一家浴缸工廠經理表示,「但我猶豫不決,因為我已經將工資削減了10%至15%來維持競爭力。」
「中國從事外貿的企業太多。」這位要求匿名的經理說,「這個行業對所有人來說都變得非常困難。」
嘉立富電動車公司(Jialifu Electric Vehicle Company)主要在國內市場銷售電動滑板車和三輪車,經理李永奇(Li Yongqi)表示,他預計到工廠將裁員與減薪。中國房地產危機持續之際,國內需求萎靡不振,導致他的利潤縮水20%至30%。
「中國各行各業的企業都在拓展海外市場,但隨之而來的是各國政府紛紛對中國產品設置關稅和制裁。」李說,「大部分工廠都在裁員以降低成本。」
責任編輯:林妍#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資料圖:2023年6月6,中國浙江省寧波市舟山港堆放著集裝箱。 (STR/AFP via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北京男子手機半夜下單1.5萬買手錶 引熱議
Next Article 涉拐賣演員王星 10名疑犯被從泰國遣返回中國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