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9月14日訊】(記者宋唐、易如採訪報導)十年前的9月份,習近平宣布開啟他的標誌性政策「一帶一路」,十年後的9月9日,在二十國集團(G20)峰會上,美國總統拜登與印度總理莫迪等領導人,就實現連結印度、中東和歐洲的新「經濟走廊」(IMEC)達成一致。
與十年前相比,如今的「一帶一路」更加被人們懷疑。專家表示,「新經濟走廊」是美國支持印度成為替代 「一帶一路」的產物,在中國經濟下行的情況下, 「一帶一路」已成強弩之末。
「新經濟走廊」 美國大力扶持印度
根據項目文件,IMEC設想由兩條獨立的走廊組成,一條是連接印度和阿拉伯灣的東部走廊,另一條是連接阿拉伯灣和歐洲的北部走廊,這被視為對中共「一帶一路」倡議的回應。
IMEC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可靠且具有成本效益」的跨境船鐵轉運網絡,使印度、阿聯酋、沙特、約旦、以色列和歐洲之間的貨物轉運成為可能,夥伴國打算在鐵路沿線鋪設電力和數字連接電纜,以及清潔氫出口管道。
美國官員在談判中發揮了主導作用,白宮希望利用習近平缺席二十國集團峰會以及與「一帶一路」倡議相關債務不斷增加的機會,推出「新經濟走廊」,這也標誌著華盛頓重返中東外交。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稱,這是一個歷史性的時刻,「這將是印度、阿拉伯灣和歐洲之間最直接的連接,鐵路連接將使印度和歐洲之間的貿易速度提高40%。」
2023年9月9日,美國總統拜登(左前)和印度總理莫迪(右)抵達G20峰會會場。(Ludovic Mari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也表示,「以色列國將成為這條經濟走廊的中心樞紐。我們的鐵路和港口,將開闢一條從印度、穿過中東、到歐洲並返回的新門戶。」
這條「新經濟走廊」 印度被認為獲益最大,印度成為從東南亞到中東和歐洲貿易流的核心,這對印度及中東加速經濟發展、對歐洲實現關鍵供應鏈多元化、遠離中國,都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一直以來,印度對中共的「一帶一路」嚴重不信任,反對態度最為堅決。中巴經濟走廊項目(該走廊經過克什米爾)是主要障礙,印度還擔心中共推行「一帶一路」的方式,尤其是背後尋求影響力的動機。
印度外交大臣曾蘇傑生表示,「一帶一路」是一項單邊倡議,印度不會在沒有進行重大磋商的情況下承諾支持。
在G20峰會上,莫迪還強調了「新經濟走廊」 促進金融可行性而不是增加債務負擔,以及尊重綠色準則和夥伴國的領土主權,意在與「一帶一路」區分開來。
據悉,該項目最初由印度、阿聯酋和美國國家安全顧問(NSA)舉行了幾次祕密會議,並得到沙特王儲的全力支持,意大利、德國和法國後來也加入其中。
「新經濟走廊」通過標準化集裝箱,將貨物從印度運至阿聯酋東海岸,再通過鐵路到達以色列海法港,由海法港海運至歐洲。除一小段鐵路需由沙特阿拉伯修建外,整個走廊已經完工,可在不久的將來投入使用。該項目還有一個更大的雄心,如果緬甸軍政府允許修建一個專用港口,那麼該走廊就有可能將越南、泰國、緬甸和孟加拉國等國連接起來。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研究員宋國誠(宋國誠提供)
台灣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研究員宋國誠對表示,基本上這是一種地緣政治上的競爭態勢。美國現在大力在扶持印度,新經濟走廊追求的一個目標,就是要配合印度崛起,增進與歐盟之間的貿易。
「上次在華盛頓的莫拜會,促成了雙方幾乎無上限新的合作關係,美國一直想把印度扶植成為一個區域強權,同時也希望能夠扶植印度成為聯合國常任理事國,藉這個機會來改革聯合國安理會被中共所把持的局面。」
宋國誠說,還有一個最重要的目的,希望把印度培養成為一個能夠取代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上世界工廠的地位,成為所謂的第二個中國。讓美國充分的進行友岸外包,維持美國在全球供應鏈的穩定性。這個戰略不是看一兩個月,可能要看十年、二十年。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鍾志東對表示,現在歐美國家對印度有很高的期待。
「特別是美國來講,從原來的亞太改為印太,強調以印度為核心的亞洲國際秩序。亞太相當程度是站在中國的角度上來看地緣政治,印度不管是在人口、經濟實力上來講,實際上也是越來越興旺起來了,變成整個歐美國家在印太地區制衡中國一個關鍵的力量。」
他說,大家都很看好印度所擁有的經濟實力,除了凸顯印度要在印太地區制衡中共的關鍵角色之外,同時也拉攏相關的中東國家,然後更跟美國重要盟邦歐盟相結合,一起來推動這個東西。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Wong)告訴,首先歐美現在是與中國去風險的經濟脫鉤,敏感行業要撤離中國。產業鏈供應不會只在一個國家裡面,原來是百分之百由北京生產的東西,現在可能有百分之四十、五十,有一定的量去分散,這種叫分散風險,就是萬一大流行,或其它戰爭的因素出現,不至於斷供,它是一個綜合考慮。
「新經濟走廊」 VS 「一帶一路」
分析人士認為,由於該地區可能沒有足夠的貿易量,無法讓「新經濟走廊」 與 「一帶一路」同時進行,這使得兩者處於一種競爭態勢。
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意大利原本是 「一帶一路」倡議的成員,現在又成為「新經濟走廊」的三個創始成員國,而意大利總理喬治亞·梅洛尼(Giorgia Meloni )正在尋求 「軟」退出 「一帶一路」倡議。
台灣國防安全研究院國防戰略與資源研究所助理研究員鍾志東。(鍾志東提供)
「基本上中國(中共)的『一帶一路』很多都是空的,只是畫一個大餅,實際落實到什麼程度很難說,這就是簽約國家都很失望的原因。相較之下,歐美的新經濟走廊協議更有信用」,鍾志東說,這些國家貨比三家不吃虧,它們自己去比比看,到底哪一個好?
意大利可能退出「一帶一路」,反映出大西洋兩岸對於中共威脅的認識日益趨同,歐洲國家越來越多地將中共視為競爭對手。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最近表示,「中國共產黨的明確目標是,對國際秩序進行系統性改變,讓中國(中共)為核心」 ,並指出「一帶一路」倡議就是證據。
10月在北京舉行的「一帶一路」論壇,預計西方國家領導人不會出席,最重要的客人或將是俄羅斯總統普京,這突顯出「一帶一路」背後的真相,即中共試圖兜售與歐美不同的另一種發展模式。
在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中共當局實施了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計劃,持久的副作用是鋼鐵、水泥產能大量過剩。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北京最初制定了「走出去」戰略,後來改稱「一帶一路」倡議。
雖然「一帶一路」最開始主要以經濟為重點,但隨著時間的推移,中共越來越將其視為重塑世界秩序的工具,拉攏全球南方國家,輸出中共治理模式。
這也能夠解釋,為什麼中共的投資目的地,由最開始的西方國家,逐漸轉移到全球南方,特別是像剛果或委內瑞拉等政治風險巨大的國家。
許多中國商業銀行對「一帶一路」項目感到擔憂,包括政治不穩定和經濟可行性,一些銀行已經停止向巴基斯坦俾路支省等高風險地區的鐵路項目提供貸款。它們更喜歡投資可以獲得安全回報的西方國家。
前大陸律師、資產管理公司首席合規官梁少華比較了「走出去」和習近平「一帶一路」的區別:「走出去」戰略還是市場化主導的,政府提供口號和政治支持,絕大多數民營和國有企業,都是自己選擇市場化的色彩比較濃的西方國家。但是一帶一路是行政主導,大部分一帶一路投資都在中亞那些落後的國家。這個業務下降之後,一帶一路基本上2015年之後就慢慢熄火了,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就很快地下降。
與十年前相比,如今的「一帶一路」更加被人們懷疑,參與國已不再抱有太大的希望了。美國研究實驗室AidData的數據顯示,三分之一的「一帶一路」項目受到腐敗醜聞、勞工違規、環境危害或公眾抗議的困擾。
截至2021年,受援國背負著至少3850億美元的隱性或漏報債務,這些債務通過中國向非政府實體提供的貸款而被排除在官方資產負債表之外。
鍾志東評論道,為什麼「一帶一路」會被歐美國家說是經濟剝削,因為它把人力、資源、器具各方面,全部都從中國帶過來,而不用當地的,甚至用當地的基金來做一些發展,這相當程度是一種經濟剝削。
「一帶一路就像他在國內搞基建一樣,就是完全沒有經過很審慎的一個評估,就像土豪一樣,這樣亂砸錢有沒有,整個沒有經過審慎的效益評估。相較於歐美的相關計劃,就非常紮實、務實,錢的話陸陸續續都會到位的,它一個基礎經驗基礎之上的。」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un Huang)(黃大衛授權)
黃大衛表示,新經濟走廊是由歐美影響力為核心的國家組成,而「一帶一路」是反過來,就是由北京以政治影響力比較高的國家組成,它們是兩個不同的經濟政治集團。
「新經濟走廊更多的是經濟方面的,鐵路運輸、一些關稅方面的減免等等。一帶一路更多的是直接的項目投資,如挖礦山、修建一些公共設施,比如說鐵路、碼頭、機場、學校、醫院等,更多直接投資基礎設施建設。」
他說,一帶一路會用人民幣貸款和結算,派中共國有公司如中國鐵建、中國電建、中國中建等幫它建設。相對而言這個貸款不透明,利息可能偏高,然後那種抵押物分分鐘就給北京拿去,有一定風險。
「新經濟走廊考慮地緣政治跟共同價值觀,法律體系這方面會優先於經濟利益。一帶一路更多的是要贊同北京的政治取向,嚴格來說,一帶一路的政治取向,可能比新經濟走廊還要濃厚。一帶一路還是北京向全球輸出生產力、過剩的產能和資金,還有外交關係各方面的影響力,所以一帶一路更多的是一個北京的影響力的崛起,它要改變世界規矩。」
經濟下行 「一帶一路」已成強弱之末
AidData的研究還表明,「一帶一路」目前在國外面臨重大挑戰和強烈抵制,報告的作者之一布拉德·帕克斯(Brad Parks)表示:「由於定價過高、腐敗和債務可持續性問題,越來越多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政策制定者,正在取消一些備受矚目的一帶一路項目。」
AidData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1年間,馬來西亞取消了115.8億美元的項目,哈薩克斯坦取消了近15億美元的項目,玻利維亞取消了超過10億美元的項目。越來越多的中國支持項目被暫停或取消,哈薩克斯坦、哥斯達黎加和喀麥隆等國,都出現了 「買方反悔」的跡象。
而2022 年歐盟通過的兩項准入對等及《外國補貼條例》新文件,對中共國企業進軍歐盟設置了更大的障礙。
鍾志東表示,現在國內經濟狀況一塌糊塗,各省都幾乎出現財政危機狀況之下,假如中共膽敢到外面去大肆投資的話,我相信中國老百姓應該也不會同意。
宋國誠表示,現在一帶一路基本上已經強弩之末、後繼無力了。從投資面來說曾經是從最高的兩百多億,到現在達了七十億以下的投資了。
「為什麼會衰落呢?最主要的原因有兩個,一個就是這些接受國家本身的還債能力比較低,而且很多工程都是爛尾或者是效益不彰。因為中共主要是要發展自己的地緣政治影響力,未必真的替這些受援國家本身發展經濟。」他說。
「第二點就是中共目前國內經濟都已經支付不下了,可能需要用更多資本來去挹注國內所產生的各種不同層面危機,因此金庫比較虛空,銀彈就減少了。沒有辦法再繼續維持原來那麼高額度貸款。」
宋國誠說,一帶一路已經變成縮緊腰帶的不歸之路吧,至少已經是難以為繼了。
責任編輯:林妍#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India's Prime Minister Narendra Modi (2R), US President Joe Biden (R) and Saudi Arabia's Crown Prince and Prime Minister Mohammed bin Salman hold hands before the start of a session at the G20 summit in New Delhi on September 9, 2023. (Photo by EVELYN HOCKSTEIN / POOL / AFP) (Photo by EVELYN HOCKSTEI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2023年9月9日,在印度新德里舉辦的G20峰會期間,美國與印度、中東國家和歐盟宣布了「印度-中東-歐洲經濟走廊」(India-Middle East-Europe Economic Corridor,IMEC)計劃。沙特王儲薩勒曼(中左)、印度總理莫迪(右二)和美國總統拜登(右)一起握手。(Evelyn Hockstein/POOL/AFP via 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晚間新聞】「普金」密會兩小時 中朝俄各懷鬼胎
Next Article 四川公司推出軟件 快速提取華為新款手機數據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