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01月15日訊】近日,一個名為「假裝上班公司」的新概念在社交媒體平台上引發熱議。該公司以每天30元(人民幣,下同)的費用,為用戶提供工位、網絡及茶水等基本辦公設施,營造出一個模擬的工作環境。誰會去自費「假裝」辦公?現實中的「假裝上班公司」背後是否存在法律風險?
近年來,隨著大陸經濟低迷,失業人口越來越多,「假裝上班」的現象在中國大陸流行,背後是在失業大潮中失去工作的人,在失去穩定收入後,依然需要應對房租、貸款、家庭開銷等經濟負擔,他們感到無法坦承失業的現狀,選擇「假裝上班」來掩蓋經濟困境。進而「假裝上班公司」應運而生。
在相關的宣傳圖文中,可以看見「假裝上班公司」提供了一個類似於辦公環境的場所,有工位、網絡、打印機、茶水、衛生間等,只需30元,就可以在這裡「朝九晚五」待上一整天。
封面新聞報導,1月14日到成都武侯區一家「假裝上班公司」進行了實地探訪。接近40餘平米的辦公室內,整齊擺放著10張桌椅,還有飲水機、黑板等配套設備。「我們主打線上業務,但公司需要一個註冊地址,所以租了這間房子。」阿俊介紹,這間工作室是他在2年前租下的,工作室的房租3,000元/月。
去年年底,阿俊突然看到「假裝上班公司」在網絡走紅,於是在各大平台發布了信息,「工作室可以容納至少8~10個人,如果把場地租給這些人,也許能省下一些房租。」
阿俊表示信息發布後,前來諮詢的人群主要是大學生和正在找工作的人。「為了規避風險,我們不提供勞務合同,可以理解為虛擬人生體驗。」阿俊告訴該媒體記者,按照顧客的要求,他們也可以提供情緒價值服務。「比如給他們下達工作內容,監督他們上班等等,模擬一些上班的情景。」
自由職業工作者李先生認為,去「假裝上班公司」上班性價比很高。李先生介紹,他不習慣於在家裡辦公,在家總想躺著或者刷刷手機,所以他總是去外面找一個公共場所辦公,他最常去的就是咖啡廳。「基本上點一杯咖啡要40元,主要是中途吃午飯或者去衛生間就很不方便,沒有人幫忙看守貴重物品,拿走東西再回來後可能座位又沒了,得重新找地方。」相比而言,李先生認為去「假裝上班公司」,既能享受一個舒適的辦公場所,還沒了「座位」焦慮,非常方便。
然而也有人認為,去「假裝上班公司」,非常考驗自律。大學生吳同學說,「我之前考研學習,都是大清早去圖書館排隊,偶然刷到有這個『假裝上班公司』,看照片環境還不錯,就去試了一次。」但吳同學覺得,這與此前走紅網絡的「共享自習室」差不多,一個房間有10多個工位,但每天只有2~3人去「付費上班」。「我是個不太自律的人,我去的那家店太冷清了,沒有學習的氛圍,後來就還是去圖書館學習了。」
在小紅書、閒魚等平台,都有關於「假裝上班公司」的帖子,還有人發帖做起市場調研:「想開一家『假裝上班公司』,會有人去嗎?」
評論區下有網民調侃:「自費上班的時代來了嗎?」也有人留言提醒:「還是要謹慎,這個商業賽道已經捲起來了,很多地方都是30元可以待一天,還包飯。」
多地註冊「假裝上班公司」 有商家提供社保代繳服務
報導說,調查發現,從去年12月開始,「假裝上班公司」在全國部分城市註冊成立。通過愛企查顯示,這些公司的註冊資本在1~10萬元不等,公司成員共1~3位,均未提供聯繫方式。
開一家「假裝上班公司」是否會存在法律風險?
陝西恆達律師事務所趙良善律師認為,此類服務公司本身存在一定的風險,一方面,若假裝上班的人員增多,在服務公司場所聚集,不可避免會導致的各種矛盾和糾紛,服務公司應考慮如何管理,避免非法經營。另一方面,於「假裝上班者」而言,若服務公司利用假裝上班的場所,從事違法犯罪活動或虛假宣傳、欺詐等活動,屆時若「假裝上班者」無辨別力,極易被蠱惑上當受騙;若服務公司藉機搜集「假裝上班者」的個人信息,「假裝上班者」還面臨個人信息被洩露和非法利用的風險。
趙良善建議,如果公民考慮到「假裝上班公司」上班,應謹慎、擦亮雙眼,尤其是注意以下事項:一是避免被洗腦或被動參與有關違法行為,比如詐騙、傳銷等。二是守護好個人隱私,不輕易將其身分證、銀行卡、電話卡等出借或交由他人使用。三是若有社保繳納或者實習需求,儘可能通過正規用人單位辦理,以免得不償失、追悔莫及。
責任編輯:方曉#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Previous Article西藏定日強震 幸存尼姑回憶險些被活埋
Next Article 官場動粗 傳湖北隨州組織部長被官員打傷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