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8月02日訊】(記者寧海鐘綜合報導)中共擬對網民統一核發「網證網號」,自7月26日起發布管理辦法徵求公眾意見稿,公眾諮詢期到8月25日。出於對當局加強監控的疑慮,近一週來,網民對此負評不斷,多位學者大呼反對,但反彈聲浪遭當局封殺。而儘管徵求意見才剛開始,當局的網證應用程式(App)已上線試用。
中共強推網證網號 封殺批評聲音
中共公安部和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司(網信辦)7月26日發布《國家網絡身分認證公共服務管理辦法》,並向公眾徵求意見,截至8月25日。
官方《徵求意見稿》共包含16個條文,中國網民可通過國家網絡身分認證App「自願申領」並使用「網號」「網證」,無需向互聯網平台提供個人身分信息。申領了網證之後,用戶會得到一張虛擬的「網絡身分證」,向需要實名認證的互聯網平台進行認證。
官方聲稱這可以「最大限度減少互聯網平台以落實實名制為由超範圍採集、留存公民個人信息」,具有「保護個人信息安全、推進網絡可信身分戰略的目標。」
但眾多網民質疑此舉旨在加強管控。除了一般網民,網絡大V和學者也都公開發聲反對。但截至8月1日,這些反對聲浪都已遭屏蔽,但在境外社媒平台仍可搜尋到部分原帖。
目前各大官媒微博下方已開啟評論精選,或只能看到零星「轉發」之類帖子。
清華大學法學教授勞東燕7月30日在微博上發文說,「既然是公開徵求意見,我也想公開表達一下我的意見。」文章直指當局擬推行統一的網號與網證制度,作為部門規章,明顯缺乏上位法依據。
她批評,網證網號「與網絡實名制一樣,真正的目的是管控人們在網絡上的行為,所謂保護個人信息云云不過是虛晃一槍」,它是抗疫期間的健康寶的升級版,意在將「社會管控日常化與常態化」,將原本針對涉嫌犯罪人員的刑偵措施無限擴大適用於所有的普通個人。
勞東燕批評:「網號制度就相當於給每個人的上網行為安裝一個監視器,所有網上的痕跡(包括瀏覽痕跡)都可一網打盡地輕易加以收集。」
她還說,網證網號未來恐將成為經許可才能享有的特權,若相關部門不提供認證服務,個人未來也恐難使用互聯網服務。
7月30日,勞東燕發在微博上的另一段話也被刪。她說:「公開徵求意見的部門規章草案,卻不允許公開發表不同意見,這是什麼道理?如果只想聽贊成的意見,那幹嘛還要公開徵求意見呢?」
(網路圖片)
大陸社會學者于建嶸7月31日也在微博上對網絡身分認證制度提出了質疑,認為存在法律不確定、技術標準不統一、操作層面挑戰等問題,可能帶來社會風險。建議在相關問題得到解決之前,審慎推行網證制度。目前這個帖子也已看不到。
北大法學院副院長沈巋在鳳凰網發表題為「統一網號網證的比例原則檢視」的長文,呼籲當局要以最小成本施行、「切忌用大炮打蚊子」等。
沈巋在文章中寫道,數字經濟、網絡社會的活力源泉,在於多中心而不是集中壟斷。他認為當局的做法「潛在的風險、危害是巨大的」。網友「帶紋路的大理石」的微博轉發沈文後邊跟帖說:「這個一定要轉,相當於用一個清單主動匯總在網絡的每一個行為,是用管理監獄的邏輯來思考。」
不過沈巋這篇評論也已遭下架屏蔽。
在海外X平台,享受網絡自由的華人網民感嘆在中共「牆國」的不易,紛紛對中共的做法表示譏諷。
Simon Chat:「公開徵求意見就是接受讚美並獲得合法性的一個流程步驟,刪帖是控制輿論的流氓手法,二者不矛盾,都是全過程民主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可分割相得益彰缺一不可。」
婉清:「必須全部贊成票,否則卡卡!」
錢正:「你看,提出問題的人解決了,問題解決了。」
Kevi:「當年假惺惺的百花齊放還持續了半年呢。」
DW:「把不贊成的帖子刪掉,留下贊成的帖子,然後就一致贊成。」
梟遙自在:「從來都不是公開徵求意見,他們的公開徵求其實就是公示一下,後面發布的內容大體就是:大部分網民群眾非常支持實施網證網號的辦法了。」
徵求意見期未過 網證已登場「試用」
在「網證網號」引發反彈的同時,中共公安部開發的「國家網絡身分認證」應用程式(App)近日已開放試用,在多個應用商店上線,包括國家政務服務平台、中國鐵路12306、淘寶、微信、小紅書、QQ等平台已啟動試點。
陸媒《科創板日報》報導,多名試用的網友反饋稱,申領註冊「網號」「網證」需要使用身分證,人臉識別是否為本人,關聯手機號,設置網絡身分口令,授權網絡身分在用戶手機使用。
港媒《明報》記者稱,自己在App輸入回鄉證資料做人臉識別,再添加手機號碼(現僅支持內地手機)申辦網證。
東方財富網站7月31日發表一篇《網證網號來了?兩部門新規徵求意見引爭論 試點APP已上線》,疑因指向還在徵求意見,應用程序就上線試用,該文已被刪除。
美國之音引用一位不具名人權律師表示,網證網號新規是違法性規章,不僅公然違反《世界人權宣言》及如《公民權利及政治權利經濟權利公約》等國際人權公約,也違反了中國的憲法,濫職侵犯公民的個人隱私、通信和言論自由等。
硅谷灣區華裔通訊網絡工程師鐘山(zu wang)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網證的技術路線是跟疫情防控碼管理連在一起的,劃地為牢又復活了。因為技術性的官僚被養出來,他們就形成利益集團,一直要往前進,所以網證網號出爐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責任編輯:李沐恩#
推薦閱讀:
危機四伏 中共將保密條款大增六成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This photo taken on July 21, 2017 shows writer and former professor Qiao Mu displaying one of his posts on a mobile phone at his home in Beijing. - When outspoken professor Qiao Mu posted his resignation letter on a popular Chinese messaging app, sympathetic readers tapped their phone screens to send him money, leaving him with a 20,000 yuan (3,000 USD) payday. China's widely-used applications have given writers like Qiao an outlet to self-publish and make money -- as long as their words respect the boundaries set by online censors inside China's "Great Firewall". (Photo by GREG BAKER / AFP)
中共擬對網民統一核發全球罕見的「網證網號」,引發負評不斷,但反彈聲浪遭當局封殺。資料照。(GREG BAKER / AFP)
Previous Article【翻牆必看】為20多歲女護士 兩科主任大打出手
Next Article 武漢路面塌陷 媒體採訪遭反問:為何要報導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