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24日訊】(記者寧海鐘、駱亞報導)中國各地倒查稅收引發爭議之際,近期陸媒熱炒新財稅「改革」,但也表示不樂觀。專家關注中共新動作背後的經濟危機,認為包括中央轉移支付、地方債務等問題都難以解決,中央當局試圖調動地方積極性的「改革」,只是擴大橫徵暴斂,而目前的倒查30年稅款,本身就傷害經濟。
中共吹風搞新財稅體制改革 經濟危機引關注
2023年的中共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中央深改委第四次會議,開始放風稱要搞所謂的「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今年3月「兩會」上的《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這一點。
就新一輪財稅改革,一財網今年1月12日的報導和財新網6月24日報導,均將之和1994年分稅制改革和2014年財稅體制改革做背景對比,認為當下經濟形勢大不同, 中共財政缺錢,出現嚴重的地方債等諸多問題。
旅美政經觀察人士秦鵬6月24日對表示,前兩次財稅改革和這一次改革的大環境和目標都不同。1994年中共的財稅改革主要是分稅制,建立了中央到地方的稅收返還制度,把事權留給了地方,財權給了中央。中國前20年經濟的高速增長,財政增速甚至高於GDP增速,另一方面,中央讓地方賣地來增加收入,特別是在2008年中共投入4萬億挽救經濟,地方土地財政迅速擴張,今天地方政府債台高築,就是分稅制的後遺症。
他表示,2014年後的財稅改革,實際上一直拖到前兩年,中央當局進一步攬權,造成製造業轉移、富人流失海外加速,經濟增速繼續變緩。
「眾所周知,在黨領導一切的總方針之下,最近十年中共各種折騰,對企業和民間造成更大打擊,之前高速發展的房地產經濟和土地財政也走到了盡頭。」
旅美政經觀察人士秦鵬(秦鵬授權)
秦鵬認為,在這個背景下,現在開啟的所謂財稅改革,核心內容就是要解決政府沒錢、稅收從何而來——為政權穩定籌集收入的最關鍵問題。
「中國經濟目前有三大危機可能爆發:地方債危機、房地產危機、中小銀行的金融危機。防範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顯然也是新一輪財稅改革的重要目標。」
財新網報導也提到,近年經濟增速持續放緩,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速持續低於經濟增速,地方財政愈發吃緊。
官方數字顯示,2023年全國財政收入21.7萬億元;當年土地出讓金收入降至5.8萬億元,相比2021年的歷史峰值8.7萬億元顯著回落近3萬億元,已連續兩年呈兩位數下降。多地出現公交停運、公務員和事業單位欠薪等事件。
財政轉移支付和地方債務化解均是難題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6月24日對表示,中共地方政府一直在跟中央之間進行稅收、財政收入的爭奪,「每次改革都是中央權力收攏的行為。」
他說,1994年朱鎔基時代的稅改,把大部分的稅收歸中央同管,同時基於地區發展不平衡,把一部分稅收收上來再去做轉移支付。2014年針對分稅制的改革,把地方稅務的權力和徵收的範圍進一步縮小,大部分都由中央來收,之後進行中央調配。
據中共官方數據,2023年中央財政對地方轉移支付規模超10萬億元。
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研究員楊志勇對「財新」表示,地方財政過於依賴轉移支付,就會出現「等、靠、要」等現象。但他認為當局短期內可能解決不了這些問題。
秦鵬對表示,前段時間貴州就想把債務包袱甩給中央,但中央高喊「誰家的孩子自己抱走」。而有錢的省市也不肯再替全國背鍋,消極抵抗。在中央不給錢又高度極權的大背景下,地方政府越來越躺平不做事,等著中央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實際上就是看中南海笑話。
美國經濟學者黃大衛(Davy Jun Huang)(黃大衛授權)
黃大衛說,地方缺錢的原因之一是因為過去經濟發展比較快,地方政府就不斷加大投資、加大開支,現在刹不住車,很多基建項目又進入大量維修維護的時代。第二個原因就是地方政府新上來的官員都只會開源不會節流,每個上馬的官員都希望大搞基建,短時間拉動GDP,造成鋪張浪費、不斷增加債務。
有跡象顯示,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尋找各種財源開發。
財新網報導,對地方政府來講,目前財政困難的重要原因是土地出讓收入大幅下滑。一些地方已在尋找替代財源,例如盤活國有資源資產。一些資源型省份則加快盤活礦業權等。在近期的討論中,還出現了通過股權財政、數據財政替代土地財政的聲音。不過報導認為這些替代財源都不樂觀,收入增量也有限。
有資深財稅研究者對財新表示,短期和中期內,中共可能不得不增加政府債務融資的規模。
在目前中共政府的債務中,地方政府債務規模高於國債規模。中共財政部的數據顯示,2023年末,中國國債餘額為30.03萬億元,地方政府債務餘額為40.74萬億元。
財新指出,即使不考慮地方政府的隱性債務問題,前述債務結構在主要經濟體中也已頗為罕見,國際上政府債務一般主要以中央債務為主,便於宏觀調控。
調動地方積極性是「改革」重點 分析:擴大橫徵暴斂
一財網指,新一輪財稅體制改革中,改革政府間財政關係,是激發地方積極性,推動解決地方財政困難、債務等問題的重點。
據財新網報導,前中共財長樓繼偉表示,中國應該像常規的大國那樣,中央把應當管理的事務管起來,相應需要的中央公務員的人數可以增加,可以從地方划上來一部分;中央財政支出比重相應加大,專項轉移支付大量減少,同時大幅度減少對地方事務的干預。
另外的多個受訪者也對財新網表示,新一輪財稅改革可能著重地方積極性的調動和發揮。
不過秦鵬對表示,之前的中央和地方分稅,已經是絕大部分省市虧空,最近幾年六個省市養全國,都只是在一個籃子裡攪來攪去的,現在表面上的改革,實際上都是假象。
「因為如果不能擴大稅收總量,怎麼分都無法解決全國財稅已經不足的問題。最新的數據顯示,全國幾乎就剩下上海才能財稅盈餘、可以撥轉全國其它省市了,所以現在的這個分稅改革,其實真實的目的,是要調動地方積極性,就是擴大橫徵暴斂,絕對不是為了放水養魚。」
中央推新一輪財稅改革 地方突颳稅務倒查風
近期中共多地稅務部門倒查一些企業涉及30年的稅款,引發社會恐慌。在中共早已放風搞新一輪財稅改革之際,這股倒查風引人猜測。
秦鵬表示,現在各地颳起的查稅風,更主要原因是地方真的沒錢了,中國真實的經濟增長應該不是官方鼓吹的增長5%。「按照我們之前的測算,大概是接近-5%,這當然就導致來自企業和個人的稅收大幅下降。」
他說,現在各地方政府只能通過殺雞取卵式的查稅,拚命盤剝壓榨民營企業。
黃大衛表示,在2018年之前,各個地方政府都在賣力引資,互相競爭,往往拋出超低地價,或在稅收方面進行違規的補助,現在開始倒查的部分,有可能是他們在過去的操作違規,但當時也沒有文件約定,就變成企業漏稅的責任。另一方面稅務部門的權力尋租一直存在,也是各地現在要倒查稅的一個理由。
黃大衛說,還有一個原因,中共靠不斷增發貨幣、增加債務來維持政府運作,現在它想轉成比較健康的方式,就是靠收稅支配政府的運作,但是現在轉換的時機不對。「現在經濟已經下行,想這樣轉換有點不合時宜。這種倒查風,對經濟來說有比較大的傷害。」
責任編輯:李仁和#
推薦閱讀:
分析:李強開會釋放中國房地產不妙信號
「一帶一路」為馬來西亞留下「鬼城」
中國通解讀中共黨魁為何不肯救經濟
中共倒查稅引恐慌 大陸專家揭稅務法規貓膩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Previous Article杭州靈隱寺發大水 廟門口亭子旁邊變溪流
Next Article 飛天茅台散瓶批發價跌破2100元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