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17日訊】(記者程靜、易如採訪報導)中共週二(16日)公布了一系列經濟數據,當局稱一季度GDP增長為5.3%,但是房地產、消費、工業等數據明顯下滑,當天股匯市大跌。專家認為,所謂GDP增長5.3%不可信,實際情況是房地產低迷及金融風險上升,中國經濟離風暴越來越近。
GDP按年增5.3%?專家質疑:不太可能
中共國家統計局週二公布一季度國民經濟運行情況,稱一季度GDP按年增5.3%,高於預期4.6%的增速,為三個季度以來最高水平;社會消費品零售同比增長4.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4.5%。
單計3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按年增長3.1%,低於預期的4.6%,按年增速創去年7月以來最低水平;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4.5%,低於預期的6%。
此前,中共海關總署4月12日公布數據,以美元計,3月進出口總值5008.1億美元,同比降5.1%。其中,出口驟減7.5%,創下去年8月以來最大跌幅;進口降1.9%。貿易順差585.5億美元,少於預期順差691億美元。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研究員王國臣17日對分析,「第一,5.3%是不太可能的,為什麼?我們從(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出口)來看,消費是4.7%,投資是4.5%。事實上,貨物貿易還是順差,不過跟去年比是衰退0.7%。」
所以換句話說,「如果把貿易順差拿掉,因為相對於GDP來講比較小。4.7加4.5,均值也不過是4.6。其實,跟路透社的預估,跟我的預估是一樣的,所以它說增長5.3%,確實是有點誇張。」
獨立時評人蔡慎坤週二(16日)發帖說,有人把去年和今年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進行對比,質疑官方一季度GDP按年增5.3%是怎麼統計出來的?「統計局完全不管常識了。」
有人把去年和今年官方公布的統計數據對比圖都弄出來了,統計局完全不管常識了。 pic.twitter.com/FfF2l1SUyO
— 蔡慎坤 (@cskun1989) April 16, 2024
投資4.5%創造6.1%的產能?也不太可能
當局公布的工業經濟數據顯示,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第二產業是增長6.0%。王國臣認為,這是拉動整個GDP起來的原因。
但問題是,王國臣說,從以上數據,固定投資增長4.5%可以創造6.1%的產能?「唯一可能的理由就是,『新質生產力』大幅地顯現出來。所以,這就變得令人非常驚訝。」
所謂「新質生產力」,是中共黨魁習近平最先提出。之後官媒解釋越來越複雜,包括新技術,新模式,新產業,新能源汽車,新興氫能、新材料等,名單越來越長。但目前中國的新產業佔GDP很小。
王國臣解釋,這個年增4.5%的投資創造出6.1%的工業增長值不合理,「因為你投資不見得都可以賺錢,也不見得每個投資都會變成產出,因為有些可能是買設備,或去處理一些其它非生產方面的必要資金。」
換句話說,「你投資4.5塊錢可以創造6.5塊的工業產能,這事實上是有違過去中國大陸的經驗。因為北京向來都有粗放型的弊病,也就是你投資很多,其實產能不是這麼高。」
「所以才會發生資不抵債的問題,就是你賺的錢不夠還投資的錢。」王國臣說,「可是第一季看起來,投資的效率非常非常高,這跟過去20年的印象都不一樣,這也就是大家懷疑數據有問題的地方。」
房地產業仍低迷 又有房企爆雷
當局數據還顯示,在房地產投資方面,1至3月份,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按年下降9.5%(按可比口徑計算);其中,住宅投資下降10.5%。
1至3月份,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25,689億元,按年下降26.0%。其中,國內貸款下降9.1%;利用外資下降11.9%;自籌資金下降14.6%;定金及預收款下降37.5%;個人按揭貸款下降41.0%。
在房屋銷售方面,1至3月份,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按年下降19.4%,其中住宅銷售面積下降23.4%。新建商品房銷售額下降27.6%,其中住宅銷售額下降30.7%。
路透社據中共官方數據計算稱,中國3月新成屋價格年跌2.2%,降幅是2015年8月以來最大,也較2月的年降1.4%更多。
近日再有房企爆雷。時代中國公布,香港恆生銀行週一向香港高等法院提交一份針對該公司的清算呈請。週二時代中國在港股股價一度重挫近5成低見0.121元,半日跌40.8%。
專家:拯救房市已來不及
王國臣表示,「我們在去年就預期,如果北京到3月還拿不出錢,即10兆人民幣解決房地產問題。那麼今年會有一波房地產商,尤其大型房企的破產潮。」
今年頭幾月,中國大型房企萬科、世貿到時代中國,都相繼出現危機或面臨清算。
「第二,我們也提出,如果北京拿出10兆人民幣,把這些房企都收歸國有,今天另外一個新聞也證實,他們希望能夠把這些爛尾樓變成社會住宅(政府出資興建)。」
中國房地產持續衰退低迷已經三年,王國臣認為,「我覺得中國大陸現在做的一切,應該都來不及拯救房市風暴。」「整個房市已經空轉兩三年,已經等不及了。」「因為現在民眾根本就不買房。」
中共央行去年底調查報告顯示,20.2%居民對今年第1季房價預期下跌,這是從2019年以來,對於房價預期下跌居民占比首次逾20%,創5年來最差。
他說,「如果民眾不買房,這些房企開門就是虧損。你越拖一天,他的虧損就越多增加一天,所以他的負債累累,已經來不及(救)了,原因在這邊。」
股匯市震盪 分析:當局數據有貓膩
週二(16日)中共官方報GDP增長5.3%,股市匯市卻大跌。A股三大指數低開低走,截至收盤滬指跌1.65%,報3007.07;深成指跌2.29%;創業板指跌1.97%。北向資金淨賣出近28億元。
A股跌停的個股超過700隻,超5000隻個股下跌,僅不到300隻個股上漲。
不過週三A股反彈,全天高開高走,三大股指收漲。截至4月17日收盤,上證指數漲2.14%,深證成指漲2.48%,創業板指漲2.11%。
王國臣認為,中國大陸股民也不相信當局的統計數據,有很多的數據都不相容。「預期房市的風暴可能會持續擴大,所以股市當然就不會持續好。」
「整個股市不好,當然匯市也就不會好。」王國臣說,荷蘭商業銀行安智近日預測,人民幣兌美元今年或會跌到7.4,「這是個嚴重警訊」。
週二,離岸人民幣(CNH)早盤一度跌破7.28,觸及逾五個月新低;在岸人民幣(CNY)下探至7.2422,創五個月新低,收報7.2396,跌11點,創5個月新低。
當局開出的中間價報7.1028,是時隔逾三週再貶破7.1關口。路透社報導認為,盤初有國有大行提供美元流動性,助穩匯價。
王國臣說,「從我們的預估來講,央行雖然沒有說白,可是它的防線是設在7.3,所以一旦冒到7.4,代表央行守不住匯率了,那可能會再衍生外部的匯率風險或國際收支危機,所以這反而值得後續觀察。」
他還表示,當局數據有個貓膩在裡面,也就是這一次公布的國民經濟報告,「我印象至少五年內以來,第一次沒有公布金融業的增加值」。
「如果你翻過去幾年的,它都會有一個金融業增加值成長多少,這次沒有。換句話說,銀行的壞帳問題應該已經到了連報都不想報的地步。」
王國臣還質疑,中國經濟其實從今年初以來就有點怪。除了2月份出口意外的上升,工業增加值還意外飆到7。而這個月,製造業PMI連續近半年都低於50%,可是突然竄到50.8。
房地產拖累及金融風險 中國經濟離風暴越來越近
當局數據顯示,中國經濟仍然受到房地產的拖累。王國臣說,「習近平本來就堅持『房住不炒』,他強調的是『新質生產力』,強調的是未來產業,但會造成兩個結果。
「一是,整個產業發展越來越不均衡,而且,所謂的高新或高技術產業,事實上叫做資本密集產業,不需要這麼多勞工,所以他越投資這些資本密集產業,那會造成失業率越高。
「二是,房地產反而關聯比較多的產業,需要的勞工也比較多。所以,他放掉了房地產,也會影響到整個就業,甚至到整個消費。因為沒有就業,就沒有收入,沒有收入,就不會消費。」
澳盛銀行(ANZ)的經濟學家表示,預計今年中國房市投資會下跌12%,房市下行會拖累今年GDP減少0.3個百分點。
王國臣認為,「習近平整個的政策會加劇整個中國大陸經濟的崩壞。」
對於中國的金融風險,王國臣說,「因為北京當局的不作為,或者是要保持匯率穩定,所以,挹注房市的資金有限,而且最主要的是叫銀行去承擔,搞得所有各方面的金融風險——房市、股市、銀行和匯率風險都在拉升。」
總結來講,王國臣認為,經濟動能應該會復甦,可是,它不足以覆蓋或彌補整個金融風險的上升速度,所以,整個中國大陸的經濟是越加的危險。
他表示,過去有兩位數的經濟成長率,雖然有風險,但可以足夠掩蓋掉。現在反過來,整個經濟成長速度不足以去覆蓋這些金融風險上升的速度。所以,它離危機或風暴越來越近。
「要命的政策就是不作為,就是拖。」王國臣說,「習特別強調脫虛向實,他這種只顧生產、不顧消費,只顧製造、不顧服務業的做法,也在國際引起反彈,所以他會出口無望。」
「(經濟出現)跛腳,你可以說是兩隻腳,一長一短,所以這路怎麼走?當然走不下去。」
責任編輯:房夏焥#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A general view of at the Yangshan Deep-Water Port, an automated cargo wharf, in Shanghai on April 9, 2018.
China warned that trade talks with the United States were "impossible" under current conditions after President Donald Trump reassured markets by suggesting that the dispute could be resolved. / AFP PHOTO / Johannes EISELE (Photo credit should read JOHANNES EISELE/AFP/Getty Images)
圖為上海一港口。(Johannes Eisele/AFP/Getty Images)
Previous Article「不影響通脹」拜登籲對中國鋼鐵三倍徵稅
Next Article 中共大使館密會美國會人員 干涉TikTok法案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