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4月04日訊】(記者寧海鐘、駱亞報導)歐美正在嚴防中共所謂「新三樣」等產品的傾銷之際,美國財長耶倫4月4日抵達中國,一位美國高官預告耶倫訪華行程時表示:耶倫將向中共政府施壓,遏制其廉價產品泛濫,希望中國提振自身消費市場。專家表示,美國實質上對中共進行漸進式的脫鉤,同時要防止中國經濟風險外溢。
歐美嚴防中共「傾銷海嘯」 專家預估效果
耶倫訪華的一個背景,是在中國經濟復甦乏力、國內消費市場疲軟的情況之下,中共正在以向全球傾銷太陽能電池板(光伏)、電動汽車、鋰電池這所謂「新三樣」綠色產品來提升經濟。法媒將中共的傾銷浪潮形容為「工業海嘯」 。
太陽能電池板的快速應用得益於世界市場價格的暴跌,但同時也讓歐洲增加了對中國的依賴。據布魯塞爾統計,歐盟97%的太陽能電池板依賴進口,其中大部分來自中國。全球供過於求和大量進口使歐洲製造商承受著沉重的壓力。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國臣4月4日對分析說,他們長期追蹤數據發現,中國大陸出口仍然是過去傳統的代工為主,所謂「新三樣」其實並未成為現在出口的主力。但個別「新三樣」會造成對部分國家的衝擊,尤其是太陽能電池板和電動車。
「根據過去的歷史,各國現在要及早因應,否則各國的關鍵產業可能都會受到中國大陸補貼後的國家企業或者是與國家有密切關係的企業的衝擊。這也是各國這一兩年特別強調的經濟安全趨勢。」
王國臣進一步解釋說,中國的產品傾銷,是以國家資本挹注到個別企業,以個別企業打垮個別國家的企業,給他國造成很嚴重的衝擊。
在中國經濟復甦乏力、消費不振的形勢下,中共當局希望提升出口來拉動經濟增長。中國的貿易順差去年飆升,中共總理李強最近宣稱,「新三樣」的出口去年增長近30%。
中華經濟研究院助理研究員王國臣。(王國臣授權)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4月4日對表示,美國在進行供應鏈重組,主要因為中國出產的一些產品給他國帶來國家安全問題。中共現在提所謂「新三樣」來支撐中國現在低迷的經濟增長,但是對這些產業給予高度補貼,造成了不公平的競爭。
「它可能會造成產能過剩,導致全世界的市場面臨不正常的運作,所以出現歐美的反彈。」
2月下旬,美國商務部啟動了一項調查,調查中國汽車是否因其傳輸的數據而構成國家安全威脅。美國議員還呼籲拜登提高對中國電動汽車的關稅。
歐盟也在調查中國對電動汽車行業的補貼。歐盟委員會4月3日宣布對兩家中國擁有的太陽能電池板公司可能獲得的補貼進行調查。這兩家公司是羅馬尼亞一處太陽能發電園區公開競標的競爭者。
王國臣表示,歐美各國如果沒有自己關鍵的產業,仍是需要中國的太陽能面板,那只能把價格拉升,以價制量,中國的出口會受壓,但不會完全趨近於零。
不過他認為,歐美還可以通過其它法案去限制中國產的太陽能電池板。「美國因為新疆維吾爾族的人權法案,就已經禁止了(中國新疆產)太陽能面板。」
孫國祥也說,歐盟進行調查的效果要觀察一段時間,這種調查能壓低中國傾銷的數量,但是重點看歐盟本身的綠色產業可不可以很快速地接上這個市場。
中共傾銷浪潮將引發新的貿易戰?
國際能源機構估計,中國的太陽能電池板產量已超過全球市場規模。2023年,中國汽車的資本支出增長了18%。由於中國國內消費沒有增長,所有這些過剩產品都以低價出口。
一些外媒報導質疑,巨大規模的傾銷,恐怕會引起一場新的貿易戰。
孫國祥認為,圍繞綠色能源產業,的確可能會產生一種新的貿易戰。因為中國大陸很多產業得到政府的補貼,不能夠進行公平的貿易,涉及更多的產業,而不是只有綠能的部分,世界貿易組織必須重新應對未來層出不窮的問題。
王國臣認為,現在歐美只是加強反傾銷,或者是加強針對中國大陸的經濟封鎖,還不到貿易戰的程度。但是可能就像拜登講的「高牆」,會越築越高。
耶倫訪華將籲中共提升國內消費 分析:溝通困難
美國財長耶倫在訪華之前,3月27日曾在佐治亞州抨擊中共加快太陽能、電動汽車和其它商品的生產,不公平競爭「扭曲了全球價格」,「傷害了美國企業和工人以及世界各地的企業和工人」。
美國財政部一位高官預告耶倫訪華行程時表示,耶倫將向中方施壓,強調中國工業產能過剩對全球經濟造成的後果。預計她還將告訴中國同行,提振中國國內消費市場才是正道。
就耶倫的說法,王國臣認為是有道理的,原因在於,過去早期鄧小平改革開放時期,中國經濟量級還沒這麼大,通過出口來帶動經濟增長沒問題;以中國現在的體量,如果仍需要通過出口來支撐經濟增長,一定會造成傾銷全球,激起各國的反彈。
孫國祥認為,耶倫要如何讓中國的生產過剩不能夠外溢到國際繼而影響全球經濟,與中共溝通可能很困難。
「西方社會經濟學很簡單,你有多少訂單生產多少東西,消費者有多少需求,生產者就生產多少東西;而不會像中國因為是共產的概念:不管有沒有訂單,就一直在生產,生產之後再想辦法,生產過剩的東西就是銷出去,削價競爭,中共並沒有經濟學的觀念。」
台灣南華大學國際事務與企業學系教授孫國祥。(孫國祥提供)
中方的應對之策可能是把矛頭對準美國的清潔能源補貼政策,以及美國國會封殺社交媒體抖音海外版、禁止向中國出口先進半導體技術及產品。
耶倫訪華前,中共黨魁習近平4月2日與美國總統拜登通話時,指責美方對中國採取「經貿科技打壓措施」。習表示,「如果美方執意打壓中國的高科技發展、剝奪中國的正當發展權利,我們也不會坐視不管」。
但拜登總統則在通話中針鋒相對,強調了美國實施科技限制的必要性,並向習明確表示,華盛頓不會停止這種做法。
3月29日,美國拜登政府修訂了旨在使中共更難獲取美國人工智能芯片和芯片製造工具的規則。新規於4月4日生效。
王國臣說,習其實沒有什麼可出的牌,否則就不用講這些話。因為中共在過去二十幾年並沒有專注在基礎的科學研究上,而是在美國的基礎上去強化應用,特別是數字經濟。現在美國從根本去抽掉應用層面的技術,中共的技術就空掉了。所以習近平只能去跟美國抱怨。
孫國祥說,習近平的話重點是說給國內聽的,他對外沒有辦法示弱。不過強硬歸強硬,最終還是要看實質上的談判。
美國防中國經濟風險外溢 專家指實際上是漸進式脫鉤
耶倫去年的中國之行並未取得突破,但雙方建立了一個協調美中經貿關係的對話機制——美中經濟工作組和金融工作組,耶倫領導的財政部是這兩個機制的美方牽頭機構。據中共媒體報導,中美經濟、金融工作組從去年10月第一次會議至今,保持著每一至兩個月就溝通一次的「高頻率交流」。
上週,耶倫曾表示,她不想把重點放在報復上,但在她訪問期間會就中共在國家層面為能源領域和其它公司承保將會產生的影響發出警告。她是在訪問佐治亞州的一家太陽能製造工廠時說這番話的,佐治亞州是即將到來的總統大選的幾個關鍵搖擺州之一。
孫國祥說,主要因為美國進入到選舉季,拜登總統需要彰顯他對於美國國內選民的承諾,就是既可以和中共進行戰略競爭,又可以跟中共溝通。
「其實拜登總統不是(和中國)一刀切式的脫鉤,而是不斷收緊可能有問題的地方,是漸進式的脫鉤。」
王國臣表示,從另一角度看,美國的做法其實是變相幫助中國,因為從美中貿易戰2018年開打,中國經濟急劇下降,已經超出美國的預期,按現在耶倫的說法,就是要防範中國的經濟風險外溢,以免造成全球的金融海嘯。「美國是希望讓它慢慢地實力衰退,對全球的影響慢慢地下降,美國成立這個中美的經濟工作協調組,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希望抑制中國大陸的金融風險。」
責任編輯:李仁和#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Workers assemble electric cars in a factory in Zouping, east China's Shandong province on September 16, 2014 .China's outbound investment more than doubled in August to 12.62 billion USD, data showed, far outstripping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into the country, which fell to a four-year low. CHINA OUT AFP PHOTO (Photo by AFP / AFP)
示意圖,圖為中國一家工廠裡,工人正在組裝電動車。(AFP)
Previous Article維權近二十年 青海千億礦權案舉報人墜樓身亡
Next Article 金交所關門的背後 監管缺失成眾矢之的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