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7日訊】(記者夏雨綜合報導)1990年代末和2000年代初,美國和全球經濟經歷了「中國廉價商品衝擊」,付出當地製造業就業機會減少的代價。時隔二十多年,中國廉價商品再次湧向世界,這一次有何不同?西方又是如何應對的呢?
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低成本的「中國製」商品一次又一次地衝擊著全球貿易市場。而COVID-19疫情後,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中共試圖加大出口力度以提振經濟。中國工廠生產的汽車、機械和消費電子產品超出國內經濟的吸收能力。在中共國家廉價貸款支撐下,中企正在向國外市場供應在國內無法銷售的產品,中國便宜貨湧向世界的續集正在發生。
《華爾街日報》3月6日(週三)報導,一些經濟學家認為,這次中國貨衝擊對通脹的影響甚至超過20年前的第一次。中國經濟正在放緩,且廉價中國製造商品的通貨緊縮效應,不會被中國對鐵礦石、煤炭和其它大宗商品的需求所抵消。此外,根據世界銀行的數據,2022年,中國製造業產出占全球的31%,占所有商品出口的14%。而20年前,中國的製造業占全球份額不足10%,出口份額不足5%。
中國將向世界各國輸出通貨緊縮
和二十多年前不同的是,隨著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中企為了避免關稅或進口限制,不僅在本國發展製造業,同時還在海外建立製造業,如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在國內生產大部分產品,但仍在海外建設工廠。
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中國策略師托馬斯‧蓋特利(Thomas Gatley)表示:「中國(貨)對全球價格影響的天平,正在更加明顯地向通縮方向傾斜。」
富蘭克林坦伯頓開發中國家基金的投資組合經理塞加爾(Chetan Sehgal)對《金融時報》說:「中國將向世界各國輸出通貨緊縮,你會發現各國都在應對中國產能過剩。」
西方國家不希望重蹈2000年代初期覆轍
另一方面,美國、歐洲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不希望重蹈2000年代初期的覆轍,當時廉價中國商品導致這些國家許多工廠停業。2016年,麻省理工學院經濟學教授戴維‧奧托爾(David Autor)在一篇文章中寫道,1999年至2011年間,美國因中國進口產品而失去了超過200萬個就業崗位,家具、玩具和服裝製造商在競爭中陷入困境,而工人難以找到新工作。
因此,西方國家正在大力投資並保護本國產業,向被視為戰略性的行業提供數十億美元的支持,並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或計劃徵收關稅。
《華日》報導,針對中國便宜貨湧向世界的續集,奧托爾說:「這不會是同樣的中國(貨)衝擊。」他表示,因為中共正在汽車、計算機芯片和複雜機械等領域與發達經濟體競爭,而這些價值更高的行業被視為對技術領先地位的核心。
因此,與2000年代初不同的是,西方世界現在把中共視為主要經濟競爭對手和地緣政治對手。歐盟正在考慮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是否得到中共不公平補貼,是否應受到關稅或其它進口限制。正在尋求競選美國總統的川普則提出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60%或更高關稅的想法。
美國共和黨資深參議員馬可‧盧比奧(Marco Rubio)週二(3月5日)提出三項法案,旨在多管齊下,阻止中國產汽車湧入美國汽車市場,其中包括一項大幅提高中國汽車進口關稅到2萬美元的法案。這是最新一起美國保護本土汽車製造商和工人的提議。
「獨特的重商主義挑戰」
許多經濟學家認為,中國的通貨緊縮可能會對新興市場產生最大的影響,尤其是那些與中國有重要貿易關係的市場。
《華日》報導警告,隨著中國出口商在較貧窮國家尋找新市場,可能會將部分通縮影響轉移到世界其它地區。一些經濟體可能會看到自己的新興產業在和中國便宜貨競爭中萎縮。
此外,與日本或韓國放棄低成本製造業轉向高附加值出口不同,中共不僅高端產業和其它發達經濟體競爭,也沒有放棄低成本產品的出口。
GlobalData-TS Lombard首席中國經濟學家羅里‧格林(Rory Green)表示,(共產)中國代表著「獨特的重商主義挑戰」。
責任編輯:李琳#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Previous Article香港觀眾無緣看奧斯卡 ViuTV今年未獲播放權
Next Article 中國降雨帶北移 氣候異常預示社會變局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