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3月02日訊】(記者夏雨綜合報導)來自中國和世界各地的數據顯示,美國、歐洲和日本在中國以外的多元化採購方面取得了成功。這些重要市場中的每一個都明顯減少了與中國的貿易。美國貿易代表戴琪對媒體表示,美國對華貿易急劇下降或是一個積極進展。
2月7日,美國商務部公布數據顯示,墨西哥二十多年來首次超過中國,成為美國進口商品的最大來源國。2022年至2023年,美國從墨西哥進口的商品價值增長近5%,達到超過4,750億美元。與此同時,從中國的進口額下降20%多,至4270億美元。除了墨西哥,美國消費者和企業還轉向歐洲、韓國、印度、加拿大和越南購買汽車零件、鞋子、玩具和原料。
反之,中國從美國購買則下降4%,至略低於1,480億美元。
戴琪(Katherine Tai)對BBC表示,這「不一定是負面的。這可能是雙方多元化的積極跡象」。
美中兩個經濟體正在相互疏遠
去年,全球最大的兩個經濟體相互銷售的商品數量下降17%。這是在全球經濟分歧日益加深,以及美中多方面分歧日益加大之際發生的。
近年來,美中在貿易、台海、南海、人權等相關議題上分歧加大,中共在台海、南海咄咄逼人的軍事行動,加劇了區域緊張局勢,導致美中在軍事、外交和經濟關係方面嚴重惡化。
川普(特朗普)政府於2018年開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關稅,認為中共貿易行為違反全球貿易規則。拜登總統在2021年上任後保留了這些關稅,明確表示,抗共是民主黨和共和黨罕見共識。
美中之間的貿易額在2022年創下歷史新高,但隨著許多美國大公司將生產轉移到中國境外,以規避關稅,兩國之間貿易額逐步下降。
中國在去年已經失去美國最大出口國的地位。福布斯2月24日刊文說,這種變化大部分是因為美國買家努力從中國轉向多元化,特別是轉向墨西哥產品,但也有轉向越南和印度產品。無論具體情況如何,根據北京海關總署的數據,2023年截至11月(有此類數據的最新時期),美國從中國智能手機進口下降約10%,而從中國筆記本電腦進口下降30%。美國從印度進口手機和從越南進口筆電均增加四倍。
BBC報導,在兩國關係日益緊張的情況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的貿易專家威廉‧賴因施(William Reinsch)表示:「去年美中貿易的下降,似乎明確表明兩個經濟體正在相互疏遠。」
西方多國逐步脫離中國市場
歐洲的數據不太完整,但柏林聯邦統計局的報告顯示,去年德國從中國進口總體下降約13%。初步報告顯示,儘管中德貿易關係發展已久,但美國可能已經超過中國,成為對德國的出口國。
日本和韓國也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脫離中國市場。來自中國的進口數據尚未公布,但中國消息人士稱,日本和韓國對中國的出口已經下降,表明它們不再重視在華業務。與此同時,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的數據,日本和韓國對美國的出口有所增加,目前已經超過中國。
福布斯文章說,就目前情況而言,確實表明世界上一些最強大經濟體在很大程度上與(共產)中國脫鉤。這種情況也不可能很快逆轉,因為已經醞釀多年。
拜登不僅保留了川普時期對華關稅,還增加了禁止向中國出售先進半導體和製造設備,以及祭出對華技術投資禁令。週四,拜登政府還提出對中國電動車進口徵收25%關稅的想法;與此同時,日本正在引領國際社會在採購稀土元素方面,離開中國市場;歐盟也採取措施對中國向歐洲市場大量供應廉價電動汽車進行懲罰。
福布斯文章說,雖然中企將繼續通過在墨西哥和越南等第三國開展業務,或乾脆通過這些國家轉運中國商品來避免關稅或限制,但這些商業行為仍然削弱北京直接影響產品流動的力量,畢竟,這首先是脫鉤的關鍵。這些舉措也不會阻礙西方和日本企業持續努力將採購從中國轉移出去,以避免北京在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實施政策造成供應中斷的噩夢。
賴因施也對BBC說,「但如果你看看從東南亞到美國的進口增加,就會發現其中很大一部分(貿易)增長也來自中國公司,這些中企或者(從中國)轉移生產,或者通過第三國轉移產品以規避關稅或其它限制。」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陷入困境,中共打壓私企,實施所謂反間諜法限制外企,導致外資持續大量外流,進一步衝擊中國經濟。北京開始態度放軟,呼籲美國轉變與中方脫鉤的立場。
週三,中共總理李強對美國商會代表團表示:「加強經貿合作對兩國來說是雙贏的。」
戴琪則表示:「中國經濟發展(疲軟)給世界帶來諸多競爭壓力。」
責任編輯:李寰宇#
Subscribe to Updates
Get the latest creative news from FooBar about art, design and business.
What's Hot
Previous Article2024年第九「虎」雲南前副省長張祖林落馬
Next Article 【新聞大家談】官司滿身 川普支持度創新高
Related Posts
Add A Comment